[发明专利]一种不规则环形铸件精加工用的定位旋转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8996.2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9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龙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3Q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规则 环形 铸件 精加工 定位 旋转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规则环形铸件精加工用的定位旋转夹具,包括设在环形铸件内圈的固定辊、斜撑辊I和斜撑辊II及设在环形铸件外圈的升降辊,固定辊、斜撑辊I、斜撑辊II及升降辊分别设支撑轴、挡料圆片、弹簧及轴肩部;固定圆盘设第一圆杆、第二圆杆及第三圆杆,第一圆杆连接固定杆,第二圆杆连接第一弹簧杆,第三圆杆连接第二弹簧杆;其中一个固定圆盘连接悬空板,悬空板顶设第二液压杆,悬空板底接第三液压杆;侧板与悬空板架设限位杆。本发明采用固定辊、斜撑辊I和斜撑辊II作为环形铸件的内支撑构件,通过升降辊与固定辊内外夹持限制,通过挡料圆片及弹簧对两侧进行夹持,方便对环形铸件的所有加工面进行加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件加工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规则环形铸件精加工用的定位旋转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大幅推进,金属部件的结构及种类也越来越多,一次成型铸造件往往更能够满足工业市场加工要求,导致复杂形状的铸件越来越多。如电机壳或变速箱壳往往带有一些不规则环形密封面,该密封面往往需要环形的法兰圈或垫圈等不规则的环形铸件与其配合密封。
此类不规则的环形铸件在加工时,可能需要多组夹具才能将其固定起来,而加工时需要将环形铸件不断地从夹具取出、固定,才能完成所有工作面的加工,给铸件表面处理、精加工带来不便,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不规则环形铸件精加工用的定位旋转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规则环形铸件精加工用的定位旋转夹具,包括设置在环形铸件内圈的固定辊、斜撑辊I和斜撑辊II以及设置在环形铸件外圈顶部位置的升降辊,固定辊、斜撑辊I、斜撑辊II及升降辊平行设置,固定辊圆心固定穿接有支撑轴,固定辊的支撑轴活动套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两侧分别设有轴肩部,固定辊两侧设有挡料圆片,挡料圆片远离固定辊的一侧固接有弹簧,弹簧远离挡料圆片的一端固接在轴肩部,挡料圆片和弹簧均活动套接在固定辊的支撑轴上;
斜撑辊I、斜撑辊II及升降辊的圆心也分别固定穿接有一个支撑轴,任一支撑轴分别设挡料圆片和弹簧,斜撑辊I的支撑轴的活动套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簧杆,斜撑辊II的支撑轴活动套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二弹簧杆,升降辊的支撑轴活动套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液压杆,第一弹簧杆、第二弹簧杆和第一液压杆的两侧分别设有轴肩部;
第一液压杆为竖直设置,第一液压杆底端活动套接在升降辊的支撑轴上,第一液压杆顶端固接有悬挂板,悬挂板底面的一边连接有侧板,侧板底端固接有底板,悬挂板底面远离侧板的一边固接有第二液压杆;
固定杆为竖直设置,固定杆顶端活动套接在固定辊的支撑轴上,两组固定杆底端活动穿接有第一圆杆,第一圆杆的两端活动穿接有固定圆盘,第一圆杆设置在固定圆盘偏心位置,固定圆盘偏心位置还活动穿接有第二圆杆和第三圆杆,其中一个固定圆盘的一侧面中心通过连接杆固接在侧板表面,另一个固定圆盘的一侧面中心通过连接杆固接有悬空板,悬空板的底壁处固接有第三液压杆,第二液压杆位于悬空板顶壁的正上方位置且不与悬空板连接,第三液压杆底端位于底板上方且不与底板连接,当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分别伸至最长时,第二液压杆底端与悬空板顶壁接触、第三液压杆底端与底板上表面接触;当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分别缩至最短时,悬空板上方和下方则留出缺口,环形铸件通过缺口从悬空板外侧运输到悬空板内侧位置;
第一圆杆、第二圆杆和第三圆杆均与固定辊平行设置,第一圆杆、第二圆杆和第三圆杆沿固定圆盘的圆心成环形对称分布,第一圆杆、第二圆杆和第三圆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封端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龙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龙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9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