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颌间垂直位置关系的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9367.1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7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治;冯杭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9/04 | 分类号: | A61C19/04;A61B6/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牙颌间 垂直 位置 关系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牙颌间垂直位置关系的测量方法。在上颌和下颌咬合情况下,且上下颌位于牙间交错位时,借助口腔CBCT进行拍摄人体口腔采集获得CT图像,在CT图像截面下作上颌中切牙的舌侧牙槽嵴顶点与下颌中切牙的舌侧牙槽嵴顶点的连线,将连线的长度作为垂直高度,连线和颌平面之间的夹角作为关系角,由垂直高度和关系角构成了牙颌间垂直位置关系。本发明根据前牙舌侧牙槽嵴相对稳定、易测量等优点,方法判断牙颌间垂直距离的测量,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好,测量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牙科辅助测量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牙颌间垂直高度和关系角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义齿修复前后需保证患者有相同的咬合垂直高度。咬合垂直距离(occlusalvertical dimension,OVD)是指上下颌最大牙尖交错接触时面下三分之一的高度。要精确恢复生理咬合高度需要精确的测量手段,这有利于颞下颌关节的长期健康。
目前临床上测试(牙颌)间垂直距离的方法多样,如:①息止合位的垂直距离-息止合间隙、②瞳孔至口裂的垂直距离、③面部外形观察法等方法,但此类方法受主观影响强,且存在参考点及参考物易移动、变化,个体差异大等缺陷,缺乏客观的参考点使得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差,测量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的测量口腔咬合垂直高度变化的测量方法,获得相对更为精确、稳定的参考物及结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上颌和下颌咬合情况下,且上下颌位于牙间交错位时,即牙颌位为正中牙尖交错位为标志,借助口腔CBCT进行拍摄人体口腔采集获得CT图像,在CT图像截面下作上颌中切牙的舌侧牙槽嵴顶点与下颌中切牙的舌侧牙槽嵴顶点的连线,将连线的长度作为垂直高度,即为C线,连线和颌平面之间的夹角作为关系角,由垂直高度和关系角构成了牙颌间垂直位置关系。
所述的舌侧牙槽嵴顶点根据CT图像的轴状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共同判断确定。
所述的轴状面是以上颌中切牙近远中1/2为标志。
所述的矢状面是以上颌中切牙唇腭面1/2为标志。
所述的冠状面是以上颌中切牙切龈向1/2为标志。
上颌或者下颌中,若前牙缺失,则以前牙区的舌侧牙槽嵴顶点为标记点。
所述的上颌中切牙的舌侧牙槽嵴顶点与下颌中切牙的舌侧牙槽嵴顶点均可以通过图像分析处理获得。
本发明通过CBCT三维采集图像,在同一(牙颌)位下,以上颌中切牙为参考牙,于轴状面定点,控制近远中向,于矢状面定点,控制唇腭向,于冠状面定点,控制切龈向,使得测量界面在三维上达到统一标准,在此界面下连接上颌中切牙与下颌中切牙舌侧牙槽嵴顶点的连线,及此连线与颌平面的交角,两者前后变化共同判断垂直高度的改变。
本发明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稳定(牙颌)位——牙尖交错位,在稳定位置上,进行三维成像,并在三维空间定面定点,统一测量界面,借助上下中切牙舌侧牙槽嵴不易吸收的特点,以上下中切牙舌侧牙槽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判断测量垂直高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借助数字化仪器,多层、多维度定点,获取更精准、更多元的信息;
2、通过仪器进行三维建模,可采取静态、准确信息;
3、统一截面、统一定点标准,减少主观因素导致的定位模糊;
4、参考物稳定、测量垂直高度具有可重复性。
本发明根据前牙舌侧牙槽嵴相对稳定、易测量等优点,提出方法用以判断(牙颌)间垂直距离的测量,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好,测量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9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