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油加工用榨油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1247.5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2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雷达永;吴晓运;彭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常林农耕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20 | 分类号: | B30B9/20;B30B9/26;B30B3/00;B30B15/30;B30B15/32;C11B1/06;C11B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中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59 | 代理人: | 杨筠 |
地址: | 421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油 工用 榨油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榨油仓内部设置有两个榨油辊,榨油仓内部位于榨油辊的下方位置设置有横向输送过滤机构,榨油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接油槽,榨油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榨油仓底端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模板还设置有垫块,垫块上表面与螺杆送料筒底端相连,螺杆送料筒内部设置有输送螺杆,螺杆送料筒底端设置有接料口,接料口设置于横向输送过滤机构的末端,螺杆送料筒顶端设置有排料口,排料口设置于进料口的上方位置,榨油仓位于接油槽的外侧位置设置有出油口,该发明结构合理,可通过一个设备,重复榨油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榨油效果及效率大大提高,结构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占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油榨油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油加工用榨油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茶油加工榨油机在榨油时,往往一次是无法榨干净的,需要人工接茶油籽渣,并将茶油籽渣重新放入榨油机内,进行多次榨油,劳动强度很大,也有采用多台榨油机串联,进行多次压榨,这样既增加成本,又增加场地使用率,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油加工用榨油机,在榨油仓内设置有榨油辊进行榨油,通过横向输送过滤机构进行油渣分离,茶油顺利落入接油槽内,茶油籽渣输送嗲螺杆送料筒内并上移,从上端的排料口从新进入到榨油仓内,可通过一个设备,重复榨油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榨油效果及效率大大提高,结构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占用空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加工用榨油机,包括榨油仓、榨油辊、横向输送过滤机构、接油槽、进料口、支撑座、垫块、螺杆送料筒、输送螺杆、第一电机、接料口、排料口、抱箍及出油口,所述榨油仓内部设置有两个榨油辊,所述榨油仓内部位于榨油辊的下方位置设置有横向输送过滤机构,所述榨油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接油槽,所述榨油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榨油仓底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模板还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上表面与螺杆送料筒底端相连,所述螺杆送料筒内部设置有输送螺杆,所述螺杆送料筒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输送螺杆相连,所述螺杆送料筒底端设置有接料口,所述接料口设置于横向输送过滤机构的末端,所述螺杆送料筒顶端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设置于进料口的上方位置,所述榨油仓的外部设置有若干抱箍,所述抱箍均与螺杆送料筒相连,所述榨油仓位于接油槽的外侧位置设置有出油口。
优选的,两个所述榨油辊的外侧均设置有锯齿,两个所述榨油辊的锯齿相互配合。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榨油辊与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榨油仓的外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横向输送过滤机构包括滚筒、滤网带及第三电机,所述滚筒有若干个,所述滤网带包裹与滚筒外部,其中一个所述滚筒与第三电机相连,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榨油仓的外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出油口上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为漏斗结构。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茶油籽从进料口放入,首先通过两个榨油辊进行初次压榨,随后落在横向输送过滤机构的滤网带上;
步骤二:茶油穿过滤网带流入到接油槽内,茶油籽渣随滤网带移动,并落入到接料口内;
步骤三: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输送螺杆,并将茶油籽渣沿螺杆送料筒上移,并从排料口排出,重新落入进料口,重复步骤一~步骤三,直至将茶油籽完全压榨;
步骤四:打开出油口的阀门,进行接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常林农耕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常林农耕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1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