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铜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1836.3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9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曾振芳;韦友欢;黄秋萍;李致宝;蔡杰慧;郑广进;郭洋洋;柏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F1/08 | 分类号: | C07F1/08;A61K31/55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32299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癌 活性 新型 配合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铜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该新型铜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4‑氯‑3‑硝基苯甲酸和1,10‑菲啰啉溶于溶剂中,搅拌均匀;将三水合硝酸铜溶于溶剂中,搅拌均匀得硝酸铜溶液,将所述硝酸铜溶液滴加至4‑氯‑3‑硝基苯甲酸与1,10‑菲啰啉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为5‑7,于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封膜置于阴凉处,于室温下静置25‑35d,得到蓝色块状晶体。本发明提供的铜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铜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也叫癌症,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转化而成。要想有效的杀死肿瘤细胞,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需要了解他们的特征,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肿瘤细胞具有超正常的增殖能力。2000年,肿瘤学领域的两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Hanahan D和Weinberg A博士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篇综述阐明了肿瘤细胞的六个基本特征,分别是:肿瘤细胞具有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对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性、组织的侵袭和转移、无限的复制能力、持续的血管生成和规避凋亡。随着人们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在2011年,他们又发表了综述的升级版,提出了肿瘤新十大特征,在原有六个特征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避免免疫摧毁、促进肿瘤的炎症、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突变异常的细胞能量代谢方式四个特征。规避凋亡为肿瘤细胞十大特征之一,细胞凋亡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可能达到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
金属配合物作为潜在的抗癌剂非常有吸引力,深入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发现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控蛋白,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靶点并开发这些靶点的抑制剂,对金属配合物开发应用为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也为合成新型抗癌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的金属配合物顺铂,临床上可以单独作为抗癌药,也可以和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其作用机制是使肿瘤细胞DNA复制停止,阻碍细胞分裂。但是,铂类抗癌药物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通常出现骨髓抑制如血小板低下、恶心呕吐,肾和神经损伤等严重毒副作用,因此研究毒性小的非铂类抗癌药物仍是抗癌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铜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提供的铜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制备方法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铜配合物,该铜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图如下:
其中,该铜配合物的单元结构图如下: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新型铜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4-氯-3-硝基苯甲酸和1,10-菲啰啉溶于溶剂中,搅拌均匀;将三水合硝酸铜溶于溶剂中,搅拌均匀得硝酸铜溶液,将所述硝酸铜溶液滴加至4-氯-3-硝基苯甲酸与1,10-菲啰啉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为5-7,于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封膜置于阴凉处,于室温下静置25-35d,得到蓝色块状晶体。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4-氯-3-硝基苯甲酸、1,10-菲啰啉和三水合硝酸铜的摩尔比为3:0.8-1.2:0.8-1.2。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硝酸铜溶液的滴加时间为20-40min,所述于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0-50min。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溶剂为甲醇或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未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1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