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1875.3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5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仝宗健;李登宇;张同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G06F16/25;G06F16/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采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对软件生命周期中指定阶段的目标数据进行采集时,基于目标数据的数据源确定采集策略;基于采集策略采集目标数据。基于本方案,通过对在软件全生命周期中的各指定阶段分别设置采集策略,从而根据采集策略分别采集各指定阶段的目标数据,以便基于各指定阶段的目标数据实现对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能够实现对数据的自动采集,避免人工进行数据采集造成的工作人员的负担,能够保证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同时有利于结合不同阶段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管理分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当前,金融行业的各项主要业务均完成了在线化、移动化,金融科技、智慧金融体系等概念应运而生。与其他同样被高频使用的互联网服务不同,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其互联网/信息技术系统对质量管理的要求非常高,高标准的质量管理是建设智慧金融体系的最有效保障手段。
质量管理工作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是建立面向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而软件全生命周期中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各类测试等不同环节的工作性质不同,如果将质量管理工作下沉到每个具体的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和指标分析,并提交质量报告,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这样的方式会加重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负担,无法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并且在需要结合不同环节质量数据进行质量管理分析时多有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采集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对软件生命周期中指定阶段的目标数据进行采集时,基于目标数据的数据源确定采集策略;
基于采集策略采集目标数据。
可选地,数据源包括HTTP数据源,基于采集策略采集目标数据,包括:
将目标数据的第一HTTP请求发送至第一代理接口,并接收第一代理接口返回的目标数据。
可选地,数据源包括本地报表文件,基于采集策略采集目标数据,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上传的本地报表文件时,对本地报表文件进行文件数据解析,得到目标数据。
可选地,数据源包括在线报表文件系统,基于采集策略采集目标数据,包括:
将目标数据的第二HTTP请求发送至第二代理接口,并接收第二代理接口返回的目标报表文件;
对目标报表文件进行文件数据解析,得到目标数据。
可选地,数据源包括数据库,基于采集策略采集目标数据,包括:
通过SQL语句从数据库获取目标数据。
可选地,在采集目标数据之前,方法还包括:
对已采集数据进行前置处理。
可选地,前置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对已采集数据进行标记;
对已采集数据进行清理。
可选地,在采集目标数据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已采集数据以及目标数据,确定比对数据。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对目标数据和\或比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1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