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厂区大型机械用尾气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1978.X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1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宇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46/00;B01D46/30;B01D53/04;B01D53/78;B01D53/40;F17B1/02;F17D1/02;F28D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厂区 大型 机械 尾气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厂区大型机械用尾气处理设备,具体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的右侧面与U型管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热胀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风机、气囊、气体、活塞、推杆、密封挡板、开关、水泵和连接管,通过气囊受到热气体影响会产生膨胀对U型管道的上部通口进行封闭,气体受到热气影响会膨胀,使得挡板翻转打开U型管道下部通口,水泵将冷却液经由连接管对U型管道降温,使得本装置可以根据尾气的温度进行选择性的降温工作,避免了热尾气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损坏,从而保证了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热冷尾气均直接采用降温方式,导致耗能较大,而且增加了成本投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厂区大型机械用尾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多的尾气,为了避免这些尾气直接排放对空气造成较大的污染,一般会在尾气排放位置设置一个尾气处理设备对尾气进行处理,例如申请号为201911332464.1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酒盒包装印刷车间活性炭废气处理装置,其虽然可以对废气进行过滤处理,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一些设备产生的尾气温度过高,容易对尾气处理设备内的一些部件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尾气处理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而如果直接设置降温装置进行降温的话,则在尾气温度较低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对根据尾气温度进行区分的厂区大型机械用尾气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厂区大型机械用尾气处理设备,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普通的尾气处理设备难以对尾气根据温度进行区分并对较热的尾气进行降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厂区大型机械用尾气处理设备,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的右侧面与U型管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热胀装置,所述连接壳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热胀触发机构,所述热胀触发机构设置在U型管道的内表面,所述U型管道的外表面缠绕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水箱并位于水箱内。
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卡接在水箱的上表面,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水箱内壁的上表面,所述热胀触发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气体,所述壳体的右侧面与筒体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筒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活动装置。
所述活动装置的右端与密封挡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挡板的外表面与U型管道的内表面搭接,所述U型管道的右侧面与导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导通管的另一端穿过过滤箱并位于过滤箱内,所述过滤箱的右侧面与出气管的左端相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壳的左侧面与连接筒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连接筒的上下两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左侧面开设有安装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箱的左侧面设置有冷凝器,所述水箱的左侧面设置有进水斗,所述进水斗位于冷凝器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碱性液体,所述过滤箱的右侧面与排水阀的左端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箱的下表面和过滤箱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内壁的下表面分别与粗滤网、细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层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粗滤网、细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层的上表面与拉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环的上表面与四个螺母的下表面搭接,所述螺母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底端与过滤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装置包括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筒体内,所述活塞的右侧面与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右端与密封挡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宇,未经王春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19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