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叠层烧结陶瓷的组合式窑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2606.9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5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向玉兰;谢开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辰溪县乾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向莉 |
地址: | 418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叠层 烧结 陶瓷 组合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叠层烧结陶瓷的组合式窑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的四角上固定连接有立柱,且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顶板,两个所述立柱上套设有滑动板,且滑动板与顶板的长边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立柱上的滑套,所述滑动板的上端面开设有波纹槽与卡槽,所述滑动板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滑动板上具有烧结板与烧结管,所述烧结管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架。本发明中,滑动板与滑套在销子、锁止件的控制下,能够在立柱上进行定位,有效的利用窑具的空间,适应不同尺寸的烧制器件,使得窑具适用性强,空间调节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窑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叠层烧结陶瓷的组合式窑具。
背景技术
间隔类窑具最初为丸状,又称托珠,系用含氧化铝较多的白色耐火土揉成,这种间隔窑具在绍兴及萧山等地的春秋战国龙窑遗址中多有发现,通常用于原始瓷碗、碟等小型器物的叠烧,在这些器物的内底和外底或多或少地留有间隔窑具的使用痕迹。
由于丸状间隔窑具的耐火性强,故几乎不见坍塌黏结现象,有些变形程度不高的丸状间隔窑具有可能被重复使用。东汉中晚期,在上虞等地的青瓷窑场中出现了三足饼形间隔窑具,这种窑具用普通的耐火土做成,熔融温度与瓷坯接近,足呈圆锥形,因三足与瓷坯接触面的压强较大,所以在高温焙烧阶段足尖陷入坯胎,烧成后敲掉窑具,在碗、钵等器物的内底留下三个毛糙的痕迹。三足饼形间隔窑具的缺点是,重量过于集中在足尖,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因而至三国晚期这种窑具便被齿口盂形间隔窑具所取代。
齿口盂形间隔窑具亦用普通的耐火土制成,使用时口朝下,一般有六个以上的齿状足,足端呈长方形,它与瓷坯接触面的压强比以前的三足饼形间隔窑具小得多,这样就能避免足端陷入坯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齿口盂形间隔窑具使用时常常在足端敷一点能承受高温的白色耐火土,从而既防止了窑具与器物黏结,又便于窑具的再次利用。然而齿口盂形间隔窑具自身的重量限限制了叠烧的数量,因此从东晋开始这种窑具不再在越窑中流行,而丸状间隔窑具又被广泛用于碗、盘类器物的叠烧,不同的是,其体积变小,每件瓷坯使用的数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三个,而是四个或四个以上。唐五代时期,这种间隔窑具的体积进一步变小,形状也多样化,既有丸状的,又有条状的,每件瓷坯的使用数量常在十个以上,而分散到泥丸或泥条上的重量则相对减少,所以叠烧的瓷坯每摞可达十多件。间隔窑具的出现和演变,无不体现了窑工对窑炉空间充分利用的理念,这种在一定的时空中和相同的条件下追求产量的行为,正是受节能的自然法则所支配的。
然而现有的窑具烧结板与烧结管智能单一使用,更换窑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并且烧结板与烧结管的不稳定,则会导致烧制器件的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叠层烧结陶瓷的组合式窑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叠层烧结陶瓷的组合式窑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叠层烧结陶瓷的组合式窑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的四角上固定连接有立柱,且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顶板,两个所述立柱上套设有滑动板,且滑动板与顶板的长边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立柱上的滑套,所述滑动板的上端面开设有波纹槽与卡槽,所述滑动板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滑动板上具有烧结板与烧结管,所述烧结管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立柱上开设有平行于滑动板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部安装有锁止件,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在立柱上开设有第二滑动孔与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与第一滑动孔的内部安装有销子,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部旋合连接有封盖,且封盖的中心具有螺丝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辰溪县乾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辰溪县乾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2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铝合金型材生产的加工装置
- 下一篇:具有加强结构的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