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箱式底架端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3455.9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邓锐;高永海;肖飞;欧士玺;刘英博;李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10 | 分类号: | B61F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箱式 底架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箱式底架端部结构,包含底架边梁、端梁、前牵引梁、车钩安装座,其还包括位于前牵引梁后方一侧的后端横梁、固定于端梁和后端横梁之间的端部地板、与车钩安装座固定为一体的车钩横梁,牵引梁包括分设于车钩安装座前后两侧的前牵引梁和后牵引梁,车钩横梁、后端横梁、端部地板均与底架边梁焊接固定,前牵引梁、后牵引梁、车钩横梁焊接固定于端部地板的下表面。由车钩传递而来的纵向力通过车钩座传递至前、后牵引梁,然后由前、后牵引梁传递至后端横梁、端部地板,继而传递至底架边梁,横向力主要由车钩座横梁传递至底架边梁,同时后横梁可有效抑制由弯矩产生的地板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特别是一种大承载箱式底架端部结构。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城市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国际知名先进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开始引进中国,轻量化的铝合金车体开始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其车体端部底架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牵枕缓结构以实现车钩和转向架的连接及力的传递,另外一种是焊接或铸造的车钩箱与底架边梁铆接采用实现上述功能。
目前高速动车组、地铁、市域动车组等底架端部结构多采用牵枕缓型式,主要由车钩座、牵引梁、枕梁等组成,牵枕缓自身结构较为复杂,同时与转向架有空簧、垂向减振器、抗蛇行减振器、抗侧滚扭杆等多种接口,接口形位尺寸要求较高,导致了制造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911058925.0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底架端梁、斜向支撑梁、车钩支撑梁、底架边梁在车钩安装座两侧形成2个四边形框架结构,通过这四个框架结构用来承载撞击力,其中底架地板不是主要的承载结构。车辆纵向载荷主要通过斜向支撑梁、车钩支撑梁传递至底架边梁。另有一部分载荷通过牵引梁传递至底架地板,再由底架地板传递至底架边梁。该方案的底架结构承载能力较低,主要适用于对压缩载荷要求较低的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压缩载荷要求较高的市域型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高速动车组则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箱式底架端部结构,端部地板与后端横梁、车钩安装座、底架边梁在车钩座的前、后、左、右形成6个开口“箱”式结构,端部地板是整个结构中重要的承载部件,使该底架端部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同时解决了现有牵枕缓底架结构中前置式车钩安装孔位于牵引梁立板侧面带来的巨大转矩力,安装转向架牵引座无操作空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箱式底架端部结构,包含底架边梁、端梁、前牵引梁、车钩安装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前牵引梁后方一侧的后端横梁、固定于所述端梁和所述后端横梁之间的端部地板、与车钩安装座固定为一体的车钩横梁,所述牵引梁包括分设于车钩安装座前后两侧的前牵引梁和后牵引梁,车钩横梁、后端横梁、端部地板均与底架边梁焊接固定,所述前牵引梁、后牵引梁、车钩横梁焊接固定于端部地板的下表面。
此外,本发明还要求保护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轨道车辆箱式底架端部结构。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由铝合金型材拼焊而成的大承载箱式端部结构,主要由端部地板、车钩座、前后牵引梁、后横梁、底板等组成,与转向架无接口,结构简单、焊接工艺简单。在此结构中,由车钩传递而来的纵向力通过车钩座传递至前、后牵引梁,然后由前、后牵引梁传递至后端横梁、端部地板,继而传递至底架边梁,横向力主要由车钩座横梁传递至底架边梁,同时后横梁可有效抑制由弯矩产生的地板变形。在结构简单的基础上又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其能承受的压缩力>1500KN,拉伸力>1000KN。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底架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底架端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底架端部结构中后端横梁与端部地板连接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底架端部结构中端部地板与端梁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3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