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光谱的输电线路山火勘测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3962.2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4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钦柱;赵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17/06;G08B17/12;G08B3/10;A62C31/00;H02G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谱 输电 线路 山火 勘测 预警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光谱的输电线路山火勘测预警装置,其包括火情检测机构、中央控制器和后台监控中心,火情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现场火情信息、山林中火焰燃烧信息以及山火目标与杆塔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至中央控制器;还包括涂防火料机构以及对称设在输电线前后两侧的导向杆,两个导向杆上滑动设有由马达驱动的移动机构;涂防火料机构包括设在移动机构上的箱体;箱体的上下前后四个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每个第一电动伸缩杆均设有贯穿有喷料头的第一圆弧板;喷料头通过带有第一泵的输送管连通有储料罐。本发明可及时探测到火苗并在预警的同时采取扑救的措施,提高对山火的应对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输电线的漏电报警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山火又称林火、植被大火、草原大火或者灌木大火,是一种发生在林野难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闪电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见的原因有人类的粗心大意和故意纵火,世界上90%以上火灾是由人为引发的,而在中国,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占98%以上,除纵火和雷击外,过失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违章和不慎。
发生在输电线路附近的山火是威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输电线路山火跳闸事故频生,严重影响电力输送。因此,为减轻山火对于输电线路的威胁,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需要对输电线路山火进行有效监测。现有的监测系统大多都是采用红外摄像头对输电线附近进行巡视,当发现山火时,再通过信号发射器将信息发送到后台监控中心,等待工作人员将火灾扑灭;但是现有的监测系统只能识别到火情,但是无法识别到火势的大小并且无法在救火人员到达之前采取扑救的措施,使得输电线在预警后仍会受到一定损坏,而影响输电线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光谱的输电线路山火勘测预警装置,该装置能够及时探测到火苗,在及时预警的同时采取扑救的措施,提高对山火的应对能力和降低输电线路因山火造成的跳闸事故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多光谱的输电线路山火勘测预警装置,包括前端探测组件和后台监控中心,所述前端探测组件包括火情检测机构和中央控制器,所述火情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现场火情信息、山林中火焰燃烧信息以及山火目标与杆塔之间的距离,并将检测到的现场火情信息、火焰燃烧信息以及山火目标与杆塔之间的距离传输至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后台监控中心连接,其中,所述预警装置还包括移动机构、涂防火料机构以及对称设置在输电线前后两侧的导向杆,所述移动机构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导向杆上,并且所述移动机构由马达驱动沿所述导向杆左右移动,所述马达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涂防火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机构上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供输电线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箱体的上下前后四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设置有第一圆弧板,当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伸出时,四个所述第一圆弧板围成一个孔径大于输电线的孔径的圆孔;每个所述第一圆弧板上均贯穿有喷料头,所述喷料头通过输送管连通装有防火料液的储料罐,所述输送管上设有由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启停的第一泵,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启停的加热器。
进一步的,第一圆弧板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圆弧段,相邻的所述第一圆弧板朝向所述弹性圆弧段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圆弧段相匹配的圆弧槽,所述弹性圆弧段的一端嵌装在所述圆弧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罐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储料罐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下前后四个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箱体同一内侧壁上的所述储料罐与所述喷料头通过一根所述输送管一一对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通过所述输送管截面流量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阀门大小由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3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