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东海带鱼海捕野生苗种的活体长途运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4240.9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6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施永海;徐嘉波;谢永德;袁新程;顾平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3/02;A01K63/04;A01K6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赵建敏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东海 带鱼 野生 苗种 活体 长途运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东海带鱼海捕野生苗种的活体长途运输方法,包括A、运输桶组件构建,选择直径为30‑35cm、桶高为35‑40cm的拎桶作为运输桶,其内依次放置遮光袋和氧气袋;B、野生带鱼苗种采捕;C、苗种装载,氧气袋内装水至离圆桶口2‑3cm处,且袋内水深必须大于带鱼苗种的全长;每个氧气袋内放养5~6尾野生带鱼苗种,然后充氧并扎紧袋口;遮光袋包裹氧气袋,密封遮光,并在遮光袋和拎桶间塞冰;D、苗种运输,防止太阳直射,轻拿轻放,水温控制在23~27℃,盐度控制在18~28,溶解氧控制在5mg/L以上;E、苗种放养,冲洗运输桶外表面后,将其提入养殖池,解开遮光袋和氧气袋,让养殖池水缓慢进入氧气袋,然后再封闭,稳定3‑5分钟后,再重复3‑4次,将苗种缓慢倒入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野生带鱼苗种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东海带鱼海捕野生苗种的活体长途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隶属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俗称裙带鱼、牙带等。在我国近海,南自北部湾、北至渤海均有分布,是我国海洋渔业中重要的捕捞对象,和大黄鱼、小黄鱼及墨鱼合称中国的四大海产。东海带鱼肉质细嫩鲜美、肉厚刺少、营养丰富,深受喜爱。近年来,受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带鱼资源存在严重的脆弱性,其资源组成呈现低龄化、小型化趋势。因此,带鱼急需实现人工繁育,然后增殖放流,补充自然资源;与此同时,开展带鱼人工养殖,养殖成功后进入市场,弥补带鱼市场需求,缓解带鱼捕捞强度。
要实现上述工作,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把野生带鱼捕捞后,安全运输到人工养殖环境,然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驯养、人工养殖、繁育等工作。但带鱼被捕捞离水后,因外界压力突变,存在着“离水即死”的现象;带鱼鳞片退化成银膜,体表极易擦伤,银膜脱落;另外,野生带鱼生性凶猛,极易互相残杀。这些因素的存在,给带鱼野生苗种的运输带来诸多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野生带鱼苗种运输方法。因此,带鱼野生苗种的运输问题成为了带鱼人工繁育养殖的瓶颈。
关于带鱼的苗种运输,现有技术中也有探索,如申请号为201710790015.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鱼幼鱼的运输方法,用于运输人工圈养的、肛前长8-15cm的带鱼幼鱼:先通过停食拉网,然后小桶(15L)转运到圆形大桶(直径≥60cm,高度≥70cm),再连续充气运输,运输时间≤8h,运输密度200-500尾/m2,添加10-15ppm的麻醉剂,运输水温22-26℃;到目的地后,再用小桶从运输大圆桶转运到养殖池,其运输成活率在81.3-84.7%。
该运输方法适用于人工圈养的带鱼幼鱼,不适合运输海捕野生带鱼苗种,原因在于,经过人工圈养后的带鱼幼鱼相对于带鱼的海捕野生苗种,性情相对温和,对人为操作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弱,人工可操作性相对较强。例如,圈养的带鱼幼鱼可以使用小桶周转到大桶,用大桶运输到目的地后,再用小桶从大桶转运到养殖池。但是,对于性情暴躁的野生苗种,该发明方案中的操作就会造成带鱼幼鱼的损伤,银膜脱落,最后死亡。另外,海捕野生带鱼都需要开船出海诱捕,从捕获后用船运输至岸边,需要较长时间;然后再从岸边运输到养殖池,中间需要换成汽车、客运轮渡、汽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用原先发明的小桶转运大桶运输的方法没有办法满足换成运输,苗种存活率几乎为零。因此,急需一种海捕野生带鱼苗种从海上捕捞到陆地养殖池、携带方便、操作简便的长途运输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的,提供了一种东海带鱼海捕野生苗种的活体长途运输方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野生苗种的运输成活率接近70%,为实现带鱼野生苗种的运输提供技术参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概括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东海带鱼海捕野生苗种的活体长途运输方法,采用便携式运输桶组件进行运输,包括如下步骤:
A、运输桶组件构建
选择直径为30-35cm、桶高为35-40cm的拎桶作为运输桶,其内依次放置遮光袋和氧气袋;所述氧气袋直径与拎桶直径一致,高度为80~100cm;所述遮光袋尺寸以能包裹整个充氧后的氧气袋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未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42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