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固流化床三维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5037.3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4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山;杨海涛;张英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通市金宏电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张红生;武玥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化床 三维 电催化 氧化 处理 有机 废水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液固流化床三维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过滤工段(1)、曝气工段(2)、电催化氧化工段(3)和水质调节工段(4);
所述过滤工段(1)包括重力沉降罐(1-1)、沉降罐排污阀(1-2)、过滤器进水泵(1-3)、过滤器(1-4)和过滤器排污阀(1-5);
所述曝气工段(2)包括曝气罐(2-1)、曝气罐排污阀(2-2)、曝气泵(2-3)、催化剂罐(2-4)、催化剂给料阀(2-5)和催化剂给料泵(2-6);
所述电催化氧化工段(3)包括直流电源(3-1)、电解槽给水泵(3-2)、板框电解槽(3-3)、流化床电解进液阀(3-4)、流化床电解槽(3-5)、流化床电解出液阀(3-6)、气液分离罐(3-7)和分离罐排液阀(3-8);
所述水质调节工段(4)包括调节罐给液泵(4-1)、调节罐(4-2)、药剂罐(4-3)、药剂给料阀(4-4)、药剂给料泵(4-5)、调节罐排液阀(4-6)和净化液输送泵(4-7);
所述重力沉降罐(1-1)的进液口与有机废水总管相连接;所述重力沉降罐(1-1)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沉降罐排污阀(1-2)的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沉降罐排污阀(1-2)的出料口与污泥处理总管相连接;所述重力沉降罐(1-1)内置竖直挡液板;所述重力沉降罐(1-1)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器进水泵(1-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过滤器进水泵(1-3)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器(1-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过滤器(1-4)内置过滤网或填充石英砂;所述过滤器(1-4)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过滤器排污阀(1-5)的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过滤器排污阀(1-5)的出料口与污泥处理总管相连接;所述过滤器(1-4)的出水口与所述曝气罐(2-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接;
所述曝气罐(2-1)的出气口与无害气体排空总管相连接;所述曝气罐(2-1)的催化剂进料口与所述催化剂给料泵(2-6)的出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催化剂给料泵(2-6)的进料口与所述催化剂给料阀(2-5)的出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催化剂给料阀(2-5)的进料口与所述催化剂罐(2-4)的出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曝气罐(2-1)的出液口与所述电解槽给水泵(3-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曝气罐(2-1)内置竖直导流板;所述曝气罐(2-1)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曝气罐排污阀(2-2)的进料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曝气罐排污阀(2-2)的出料口与污泥处理总管相连接;所述曝气罐(2-1)内置曝气阀;所述曝气罐(2-1)的进气口与所述曝气泵(2-3)的出气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曝气泵(2-3)的进气口与所述气液分离罐(3-7)的出气口通过管道相连接;
所述电解槽给水泵(3-2)的出水口与所述板框电解槽(3-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板框电解槽(3-3)内置呈对角布置的液体导流口;所述板框电解槽(3-3)的出水口与所述流化床电解进液阀(3-4)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板框电解槽(3-3)的阳极与所述流化床电解槽(3-5)的阳极通过导电铜梁相连接;所述板框电解槽(3-3)的阴极与所述直流电源(3-1)的负极通过导电铜梁相连接;所述流化床电解进液阀(3-4)的出液口与所述流化床电解槽(3-5)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流化床电解槽(3-5)内置颗粒相催化剂;所述流化床电解槽(3-5)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源(3-1)的正极通过导电铜梁相连接;所述流化床电解槽(3-5)的阴极与所述直流电源(3-1)的负极通过导电铜梁相连接;所述流化床电解槽(3-5)的出液口与所述流化床电解出液阀(3-6)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流化床电解出液阀(3-6)的出液口与所述气液分离罐(3-7)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3-7)的出液口与所述分离罐排液阀(3-8)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分离罐排液阀(3-8)的出液口与所述调节罐给液泵(4-1)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接;
所述调节罐给液泵(4-1)的出液口与所述调节罐(4-2)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调节罐(4-2)的药剂入口与所述药剂给料泵(4-5)的药剂出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药剂给料泵(4-5)的进液口与所述药剂给料阀(4-4)的出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药剂给料阀(4-4)的进液口与所述药剂罐(4-3)的出液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调节罐(4-2)内置搅拌桨;所述调节罐(4-2)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罐排液阀(4-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调节罐排液阀(4-6)的出水口与所述净化液输送泵(4-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净化液输送泵(4-7)的出水口与达标排放总管相连;
所述流化床电解槽(3-5)中,设有多孔布液板,开孔率3%~15%;流化液体操作线速度为0.1~5.0m/min,床层膨胀率为1.1~5.0;所述流化床电解槽(3-5)中,阳极表面设置突起,突起高度为0.2~0.5mm,突起覆盖率为2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通市金宏电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通市金宏电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50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