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5266.5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章辉;周冠宇;袁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璞骏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30;G01K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压 直流 电容 电流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属于电容电流测试领域,包括高压小电流模块与低压大电流模块,所述高压小电流包括整流桥、拓扑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接入有380v交流电,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拓扑电路相电性连接,所述拓扑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相电性连接,所述高压小电流模块输出端正负极分别与电容的两端相并联,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与低压大电流模块的正负极相并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为应对此类高压直流电容器测试需求而研发了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有效提高了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容电流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远距离大容量送电、跨大区联网和海底电缆送电方面的推广,高压直流输电设备要求的技术规范,运行规范和检修规范也越来越严格。高压直流电容器装置作为直流配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应遵循国家或电网公司所要求的标准或法规,以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造商或相关研发机构在研发或批量生产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时,需确保产品在接入电网时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并证明其设备是否合格。
在某些特定实验场景中,需要对高压直流电容进行充放电测试。由于此测试中直流电容的高压特性,导致常规电源并不能满足此项测试需求,此时就需要定制化高压大电流充电设备进行充放电测试。
然而传统的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方案往往是通过n个模块级联输出高电压,保证大电流的输出,从而模拟在额定工况下电容的性能测试。采用传统设计的装置系统,通常模块层层堆叠、高压绝缘子隔离、成本昂贵、设备占用实验区域面积大、笨重且不易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为应对此类高压直流电容器测试需求而研发了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有效提高了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电容大电流测试装置,包括高压小电流模块与低压大电流模块,所述高压小电流包括整流桥、拓扑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接入有380v交流电,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拓扑电路相电性连接,所述拓扑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相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相电性连接,所述高压小电流模块输出端正负极分别与电容的两端相并联,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与低压大电流模块的正负极相并联。
优选的,所述拓扑电路包括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和电感,所述拓扑电路的VCC输入端与Q2三极管的集电极相串联,所述Q2三极管的基极与R8电阻相串联,所述Q2三极管的发射基为接地设置,所述Q2三极管的集电极与R7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R7电阻的两端并联有C8电容,所述R7电阻的另一端与Q1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Q1三极管的集电极与L1电感以及D3二极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L1电感的输入端与VCC1相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通过将R11电阻与VCC输入端相电性连接,所述R11电阻分别与R2电阻、R4电阻以及Z1稳压二极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R2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R3变阻器的一端及R6电阻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采用为MAX318652 芯片作为测温系统的核心元器件,PT100温度传感器两端的电压通过A/D 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SPI通信协议传给MAX318652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运算放大电路、电阻、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所述运算放大电路采用OP07C型号,所述运算放大电路通过4引脚和8引脚分别接有-12V和+12V,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通过2反向输入端与稳压二极管的一端相电性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1和电阻的一端相电性连接,且电阻的另一端设置为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璞骏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璞骏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5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