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蜈蚣药渣提取壳聚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5301.3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9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军;秦承雪;辛泉军;颜廷安;徐凤霞;任燕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8 | 分类号: | C08B37/08;A61L15/44;A61L15/28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姜月磊 |
地址: | 251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蜈蚣 药渣 提取 聚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中药渣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蜈蚣药渣提取壳聚糖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蜈蚣药渣干燥、切段、酸除无机盐、一次过滤、碱除蛋白质和脂类、二次过滤、脱乙酰基、三次过滤。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蜈蚣源药渣废弃物,提升了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其内壳聚糖的有效提取,节约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渣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蜈蚣药渣提取壳聚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蜈蚣,又名百脚、天龙。在古书《广雅》上称为“吴公”。蜈蚣头部之腹面有肢一对,上有毒钩,毒钩末端有毒腺开口,能排出类似蜂毒的毒汁,是用来毒杀小动物和抵御外敌入侵的武器。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传统主要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以及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
蜈蚣属于节肢动物,其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多肽类、无机元素、脂肪酸、氨基酸等,作为中药材入药使用后,经过煎煮后其药用成分基本被提取完毕,残余的蜈蚣壳药渣目前直接丢弃处理。由于废弃的蜈蚣药渣壳中尚含有大量甲壳素等有效成分,直接废弃造成了浪费,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尚未有对入药使用的蜈蚣,在中药煎煮炮制后可以有效回收利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蜈蚣药渣提取壳聚糖的方法,实现了蜈蚣来源中药渣的充分利用,变弃为宝、节约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蜈蚣药渣提取壳聚糖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取经中药煎煮后废弃的蜈蚣药渣原料,烘干、备用;
(2)切段:将步骤(1)烘干的蜈蚣药渣切成小段;
(3)酸除无机盐:向步骤(2)的切段物料中加入2倍蜈蚣药渣质量的盐酸,浸泡20h-24h;
(4)一次过滤:过滤取渣、洗至中性;烘干;
(5)碱除蛋白质和脂类:向步骤(4)烘干的物料中加入2倍体积的NaOH溶液,加热并保持一定时间后降温;
(6)二次过滤:对步骤(5)的物料过滤取渣,洗至中性;烘干;
(7)脱乙酰基:将步骤(6)烘干的物料粉碎,加入烘干的物料2倍重量的浓碱、加热至一定温度、回流一定时间,降温;
(8)三次过滤:对步骤(7)的物料过滤取渣,洗至中性,烘干,即得。
进一步的,步骤(2)切小段长度为0.3-0.7cm,优选0.5cm。
进一步的,步骤(3)盐酸浓度为1mol/L,浸泡24h;步骤(4)一次过滤采用100目滤网过滤,留渣。
进一步的,步骤(5)中NaOH溶液为质量分数10%的NaOH溶液,加热至100-105℃并保持4h、降温至85℃;步骤(7)浓碱为50%NaOH溶液,步骤(7)加热至130-135℃、回流24h,降温至85℃。
进一步的,烘干均采用80℃鼓风干燥4h。
由上述的方法制得的壳聚糖在制备伤口愈合用敷料及敷料贴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中药煎煮后废弃的蜈蚣药渣作为原料,进行其内壳聚糖成分的提取,实现了蜈蚣药渣废弃资源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蜈蚣药渣的壳聚糖提取制备方法,参考现有壳聚糖的一般提取操作,针对原料的特殊性,通过调整工艺和参数,最终实现了其内壳聚糖的充分而有效的提取,节约了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5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衬砌用组合式封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辅助刹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