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关阀检测管网漏损的物联网系统及其漏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5686.3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3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政;李质振;潘柯;王理民;左伟;王醒;刘学铸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F17D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李艳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管网 联网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关阀检测管网漏损的物联网系统的漏损检测方法,物联网系统包括计算机管网漏损监控平台,计算机漏损监控平台连接有物联网数据终端和管道噪声传感器,物联网数据终端连接有计量仪表、电动阀门、压力传感器,漏损检测方法采用短时关闭→开启阀门操作,并采集关阀前后管网的流量、压力数据上传到平台,分布于供水管道的管道噪声传感器同时也采集管道噪声上传到平台,对管道中的累计流量、压力、管道噪声等数据进行适时的、精确的和具体的科学分析。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更加准确及时的发现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及时预警、快速查找、及时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水管网漏损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关阀检测管网漏损的物联网系统及其漏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检测管道漏损的办法,一般是采用夜间最小流量法,即,在夜间(后半夜)几乎无人用水的时候,如果仍有水在流动,可假设有人在少量用水,可设定一个“最小流量”,当水流超过这个“最小流量”的时候,就认定为有漏水。常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设备或者方法获取部分监测点的相关售水数据或用水情况,比如获取待漏损监测区域的总表供水量、管网平均压力、计量分表的总售水量以及未计量用水量、夜间允许最小流量、允许最低产销差率等;
2、根据总表供水量与计量表售水总量计算实际产销差,得出实际产销差后与允许的最低产销差做对比,计算出两者的对比关系;
3、根据实际产销差与允许最低产销差的对比,根据产销差计算方法除去表观漏损水量和免费计量水量,计算得出漏损水量基准值;
4、根据管网平均压力值、漏损水量参考标准值、夜间居民允许用水量和其他单位夜间用水量,计算得出夜间允许最小流量基准值;
5、将夜间实际最小流量测量值与夜间最小流量基准值进行对比,根据数据对比结果做出相应的漏损报警。
但这种办法仅是粗略地判断是否存在着漏损,无法更加准确地通过管道的流量和压力的变化精确地判断出是否漏损、漏损量以及大体漏点位置,还需要其他设备协助定位漏点位置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关阀检测管网漏损的物联网系统更精准的系统及检测方法,采集夜间最小流量、压力、噪声等数据,通过短时间(例如1小时内)关闭→开启阀门操作,运用现代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软件等高科技手段,对关阀→开阀前后管道中的累计流量、压力、漏水管道噪声等数据连续变化进行适时的、精确的和具体的科学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及时的发现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及时预警、快速查找、及时处理,降低管网漏损,节约水资源,提高供水单位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关阀检测管网漏损的物联网系统的漏损检测方法,所述漏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读取测漏任务,确定测漏任务是否启动;
步骤二、测漏任务启动关闭阀门,并采集关阀前和关阀后供水管道的相关数据。
步骤三、每隔一段时间采集当前的总累计流量Q关后、瞬时流量V关后、压力P关后、管道噪声、当前时间T关后,将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数据终端及时上报到计算机管网漏损监控平台,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分析来判断漏损的大小;
步骤四、如果判断为有漏损,进一步判断出夜间漏水量的大小;
步骤五、通过分布在管道各个点上的物联网管道噪声传感器,确定管道漏损后查找漏点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测漏任务是否启动的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5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