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5866.1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0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庄仕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嘉耀华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7/04 | 分类号: | C03B27/04;C03B27/02;C03B27/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莹 |
地址: | 516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玻璃 强度 化工 | ||
本发明涉及耐热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包括耐热玻璃加热、喷雾冷淬、耐热玻璃风冷、耐热玻璃液冷、耐热玻璃烘干步骤,制得的耐热玻璃对比现有的单一淬火介质淬火的方式,多层冷淬的方式形成温度阶梯,冷淬温度由高到低更加均匀,防止耐热玻璃出现应力不均引起的炸裂,降低耐热玻璃钢化过程中出现自爆的几率,有效的提升了耐热波钢化后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耐热玻璃应运而生,耐热玻璃是指能够承受冷热聚变温差变化的特种玻璃,同时为了保证耐热玻璃的强度,需要对其进行钢化处理,这是由于钢化玻璃的强度是普通玻璃强度的4-6倍,所以钢化玻璃的安全性能更高,从而能被广泛的应用。玻璃钢化是将普通退火玻璃先切割成要求尺寸,然后加热到接近软化点的700度左右,再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而得到的。钢化处理后玻璃表面形成均匀压应力,而内部则形成张应力,使玻璃的抗弯和抗冲击强度得以提高,其强度约是普通耐热退火玻璃的四倍以上。但是现有的耐热玻璃钢化工程中容易发生冷淬不均匀出现自爆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耐热玻璃加热,将待钢化的耐热玻璃放入加热炉中继续加热至1100-1200℃,温度上升速率为20-30℃/min,然后由辊道输送至加热炉出口;
S2、喷雾冷淬,在热炉出口处,上下堆成不知两派雾化喷嘴,雾化喷嘴对向喷雾,喷嘴处喷出的雾炬平均粒径为40-50微米,此过程中保证耐热玻璃平均温度将100-200℃;
S3、耐热玻璃风冷,由辊道继续输送耐热玻璃至风栅冷却区,吹拂耐热玻璃表面残留的水雾,调节辊道的输送速度,保证此过程中耐热玻璃平均温度下降50-80℃;
S4、耐热玻璃液冷,将经过风栅冷却区风冷过后的耐热玻璃继续输送至依次盛有盐水、冷却油、PGA冷却液的冷却槽中进行冷淬,耐热玻璃依次与PGA冷却液、冷却油、盐水接触冷却;
S5、耐热玻璃烘干,将液冷过后的耐热玻璃从冷却槽中取出然后进行烘干处理,除去表面残留的液体完成耐热玻璃的钢化工艺。
优选的,在耐热玻璃加热步骤之前还包括耐热玻璃预热步骤,将待钢化的耐热玻璃送至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加热温度为800-900℃,预热时间为1-2h。
优选的,所述盐水中的食盐质量溶度为12-16%。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传统水或油作为淬冷介质的方法,采用盐水层、油层、PAG淬冷液层多层淬火介质进行耐火玻璃表面淬火处理,对比现有的单一淬火介质淬火的方式,多层冷淬的方式形成温度阶梯,冷淬温度由高到低更加均匀,防止耐热玻璃出现应力不均引起的炸裂,降低耐热玻璃钢化过程中出现自爆的几率,有效的提升了耐热波钢化后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一种耐热玻璃高强度钢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耐热玻璃加热,将待钢化的耐热玻璃送至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加热温度为825℃,预热时间为1h,然后待钢化的耐热玻璃放入加热炉中继续加热至1125℃,温度上升速率为22℃/min,然后由辊道输送至加热炉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嘉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嘉耀华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58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固化涂料用的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素食营养混合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