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锭熔铸自动化加料设备及加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6454.X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8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蔡伟强;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59/02;B65G47/82;B65G43/08;B65G47/66 |
代理公司: | 泉州君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9 | 代理人: | 陈德阳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熔铸 自动化 加料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锭熔铸自动化加料设备及加料方法。该设备包括推料装置、输送装置、控制装置。推料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推料架竖向移动及前后移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过渡段,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用于运送金属板垛并独立工作,过渡段分别与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具有交叠部分,控制装置检测并协调控制各部件。输送装置的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的配合,可实现金属板垛的自动化均匀输送,可实现准确时间的不间断匀速自动加料动作,保证了熔铸炉内的液面稳定,提高了产品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锭熔铸自动化加料设备及加料方法。
背景技术
有色金属通常采用湿法冶炼,将有色金属通过电解、电积吸附的方法使有色金属附着于阴极板的表面形成金属层,再从阴极板的表面上将有色金属层剥离下来,最终通过熔铸炉熔炼浇筑成锭。为便于输送,金属薄板一般堆叠成垛,熔铸时,传统加料方式是人工投料,人工投料劳动强度大且每次投料量不均,进而会导致炉内液位波动大,影响最终产品品质。
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093997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锌合金熔铸的锌片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升降装置、推料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架设有四根竖直导轨;所述推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竖直导轨内,并可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插刀、液压活塞杆和液压缸,所述插刀设置在液压活塞杆一端,所述液压活塞杆另一端与所述液压缸相连,并可伸出或收入液压缸内;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内,并通过链传动与所述推料装置相连,可带动所述推料装置沿所述竖直导轨上下移动;所述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所述升降装置和所述推料装置电连,控制所述升降装置的链传动方向和所述推料装置的液压活塞杆移动方向。现有的自动加料装置,虽然自动均匀送料,但当推送完成一金属薄片垛后,还需要等待吊装设备送入下一新垛体,连续性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匀速、不间断的金属锭熔铸自动化加料设备及加料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锭熔铸自动化加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料装置,包括框型支架、推料架、推料驱动机构,所述推料架可竖向移动及前后移动的设于框型支架上,所述推料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推料架竖向移动及前后移动;
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过渡段、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用于运送金属板垛,所述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前后靠近布置,所述第一输送段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输送段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独立工作,所述第二输送段从框型支架内穿设布置,第二输送段末端朝向熔铸炉,所述过渡段为无动力被动输送机构,所述过渡段设于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之间,且过渡段一端分别与第一输送段形成运送交叠部分,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段形成运送交叠部分;
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框型支架后侧并对应检测第一输送段上运送的金属板垛,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框型支架前侧并对应检测第二输送段上运送的金属板垛,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并控制推料装置、输送装置。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段包括若干平行间隔排列的输送链,所述第二输送段包括若干平行间隔排列的输送链,所述过渡段包括由若干自由转动并排列设置的滚轮形成的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处于两输送链之间。
进一步的,框型支架内设有两根竖向导柱,所述第二输送段从两竖向导柱之间穿过,两根竖向导柱上分别设有一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可沿竖向导柱上下移动,所述推料架包括横向导梁、连接梁、推料头,所述横向导梁设有两根,分别可前后移动的设于导向机构上,所述连接梁两端分别与两根横向导梁连接,所述推料头设于连接梁中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64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