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6884.1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1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玮;唐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玮 |
主分类号: | E04H17/22 | 分类号: | E04H17/22;E04H1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709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预制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包括由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组成的预制板本体,且其两者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固定基座包括由固定腿、固定平台、辅助插接片构成,且固定腿为两组对称分布在固定平台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且其两者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固定进行位移、角度调节,该装置通过两者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组成的预制板本体,然后配合固定机构以及连接机构,能够实现预制板本体构成的基座对支杆斜撑固定下的多种安装方式以及根据实际地面安装情况进行角度调节,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固定彩钢片的支杆进行固定,其内部固定机构同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减震缓冲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建设,建筑业逐步淘汰红砖的使用,红砖的生产会严重浪费资源,并且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因此,建筑业开始大量使用混凝土制品,其主要体现在混凝土预制材料,混凝土预制材料具有以下优点:一、可以实现模块化生产,根据需要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之后运输到现场,在现场进行安装;二、提高建筑物的建设周期,可以根据建设要求,预先生产出不同的板材,在现场安装省时省力;三、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炉渣和粉煤灰均属于工业废料,变废为宝,循环经济。
现有专利(公告号:CN00813858.3)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在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板中,特别是用作高速交通工具固定行车轨道结构构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至少设有两根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在钢筋混凝土的端面伸出混凝土表面的钢筋。预制板至少设有一个,最好设有多个与钢筋在横向相交的标定破损点。钢筋分别锚固在预制板的端面与第一个标定破损点之间的范围内,并且在安装时,在朝着各自端面的方向上,基本上可沿其纵向自由移动。根据一种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制造成板块组合结构的方法,预制板要就地铺放和精确定位。在精确定位的预制板下面浇筑基底浇筑复合材料。在基底浇筑复合材料硬化之后,预制板通过浇筑接缝和连接钢筋实现与相邻预制板连接。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特别针对于建筑工地使用环境,由于建筑施工环境复杂,在针对于工地内部施工作业时,往往需要搭建临时围墙用于与其他建筑作业环境分割,从而使工作种类工作进度有序进行,如在建筑工地钢筋塑性捆扎环节,工人利用彩钢片搭建临时围墙,隔离成立暂时的作业地点,该彩钢片组成围墙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其外侧通过支杆支撑抵至彩钢片表面进一步固定彩钢搭建围墙的稳定,增加其竖立状态的稳定性,防止风力雨水的侵袭造成侧翻,因此支杆底部与地面的固定点往往采用特制的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支撑固定支杆的主要基座,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板基座往往通过简易的水泥浇筑成盘状,干燥成型即可,由于建筑施工环境简陋,不稳定因素较大,因此该类型的混凝土预制板达不到固定支杆的效果,因此造成彩钢搭建的简易围墙倾倒现象时有发生,增加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2.同时建筑施工环境复杂,针对于简易塑造的混凝土预制板来说既起不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同时施工作业产生的废水无法顺利的通过此类混凝土预制板所固定的地区,从而造成地面积水,导致后续一系列安全卫生隐患。
为此,提出一种混凝土预制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该装置通过两者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组成的预制板本体,然后配合固定机构以及连接机构,能够实现预制板本体构成的基座对支杆斜撑固定下的多种安装方式以及根据实际地面安装情况进行角度调节,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固定彩钢片的支杆进行固定,其内部固定机构同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减震缓冲作用,从而在恶劣的风雨环境下依然能够保证设备平稳,具备良好的固定效果,降低侧翻脱落的几率,有效的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玮,未经赵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6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