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8688.8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亮 |
主分类号: | A01N65/34 | 分类号: | A01N65/34;A01N41/02;A01N59/22;A0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中草药 抑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适用于抑菌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包括以下组分:水溶性大蒜素、雄黄、艾蒿、贯众、苦参、野菊花、蒲公英、马齿笕、仙鹤草、地榆、穿心莲、金银花、板蓝根、白头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再加上其各个组分均为中医药方中的常用药,所以对人和环境高度安全,可扩大其应用范围。另外,该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可放在加湿器里面使用,其可以通过加湿器雾化带到室内每一个角落进行全面抑菌,使用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抑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每到秋冬季节,室内空气不流通造成室内病毒细菌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环境。儿童、孕妇、老人等体质较弱的群体特别容易造成感冒、发烧、咳嗽甚至肺炎等各种交叉感染。
目前全球销售的主要杀菌剂品种有160多种,超过15种化学结构类型,明确的作用机理近40种,多用于除草剂、杀虫剂、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杀菌,而其中能达到食用级别的也有十数种,例如我们用于自来水杀菌的臭氧、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等等。
以上产品都有各种弊端,能达到食用级别的杀菌剂不代表对呼吸系统没有伤害,2011年韩国杀菌剂事件造成200余人致死,因为杀菌剂中含有PHMG有毒成分,会造成肺部功能性损伤从而致死。
而现阶段广泛用于室内(特别是公共场所)的紫外线杀菌系统、臭氧杀菌系统、高温熏蒸杀菌系统,以及公共场所消毒液(84消毒液为主)喷涂是现在针对室内主动杀菌抑菌的主要方式。
但是以上的杀菌抑菌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紫外线杀菌长期照射人体会造成人体眼睛和皮肤的损伤,臭氧杀菌有强烈刺激性,能引起呼吸道各类疾病甚至中毒,高温熏蒸只适用于医疗体系医疗器械的杀菌,现阶段主流的84消毒液杀菌也有强烈的刺激性,容易引起人身各种不适及病变。
所以现阶段市场所有的室内杀菌抑菌方式基本只能在无人情况下使用,并且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其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组分:水溶性大蒜素70~110份、雄黄20~50份、艾蒿20~50份、贯众10~40份、苦参5~25份、野菊花5~25份、蒲公英5~25份、马齿笕20~50份、仙鹤草10~40份、地榆5~25份、穿心莲5~25份、金银花20~50份、板蓝根5~25份、白头翁10~30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组分:水溶性大蒜素85~100份、雄黄30~40份、艾蒿30~40份、贯众20~30份、苦参10~20份、野菊花10~20份、蒲公英10~20份、马齿笕30~40份、仙鹤草20~30份、地榆10~20份、穿心莲10~20份、金银花30~40份、板蓝根10~20份、白头翁15~25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组分:水溶性大蒜素90~95份、雄黄34~36份、艾蒿34~36份、贯众24~26份、苦参14~16份、野菊花14~16份、蒲公英14~16份、马齿笕34~36份、仙鹤草24~26份、地榆14~16份、穿心莲14~16份、金银花34~36份、板蓝根14~16份、白头翁18~22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的纯植物中草药抑菌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称取水溶性大蒜素、雄黄、艾蒿、贯众、苦参、野菊花、蒲公英、马齿笕、仙鹤草、地榆、穿心莲、金银花、板蓝根、白头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亮,未经朱明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86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