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平台及其打印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0238.2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黄睿涛;施建平;冯春梅;杨继全;邱鑫;李娜;杨建飞;汤浩;杨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45 | 分类号: | B29C64/245;B29C64/386;B29C64/40;B22F10/40;B22F10/80;B22F12/33;B33Y30/00;B33Y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红梅 |
地址: | 2100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平台 及其 优化 方法 | ||
1.一种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分离平台、电机、两层支撑架和底部支撑板,可分离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和可升降平台,两层支撑架包括外层支撑架与内层支撑架,外层支撑架与内层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平台和底部支撑板上,电机控制可升降平台沿内层支撑架上下移动,喷头设置在固定平台上方;
打印开始时可升降平台与固定平台处于同一水平面,底部支撑板上设有底部空洞,令模型长度超过最高高度后,能够通过底部空洞,然后将柔性流道弯曲摆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固定平台为圆环平台,可升降平台为圆形小平台,且可升降平台的直径与固定平台的内环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外层支撑架有多个,两端分别固定底部支撑板和固定平台的外侧,用于支撑固定平台;内层支撑架有多个,两端分别底部支撑板和固定平台的内环侧,用于支撑可升降平台,并作为可升降平台的升降轨道;外层支撑架和内层支撑架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电机设置在固定平台背面,用于控制可升降平台的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平台的打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通过切片软件将待打印模型传至打印机,打印机开始校准过程,可升降平台与固定平台校准至同一水平面,喷头也校准至初始高度;
S2、当可升降平台与固定平台到达同一水平面后,根据切面软件处理的第一层打印面积,先进行待打印模型侧面支撑的打印;
S3、在打印过程中,喷头不会在z轴上移动,仅在校准水平面的xy平面上移动,待打印模型的z轴变化受可升降平台控制,由电机实现;整个可升降平台的升降运动速度,由打印的单层厚度决定,受上位机的切片软件控制、实现;
S4、当超长模型长度超过了可升降平台的下降极限时,将再次在模型侧面打印侧面支撑,用于固定模型与内侧支撑架的相对位置,令模型能够在位置上与内侧支撑架相对固定后被电机控制上下移动,然后断电停止打印,人为拆卸可升降平台,将模型最初打印部分取下内层支撑架,令模型长度超过最高高度后,能够通过底部空洞,然后将柔性流道弯曲摆放,继续打印;
S5、在长柔性模型打印结束后,将整个模型取下,去除侧面的支撑部分,模型搭建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喷头和3d打印平台校准的具体方法为:
开始打印前,需要对喷头和3d打印平台进行校准,电机控制可升降平台上升到与固定平台同一水平面,即可升降平台正好位于固定平台的圆环内,喷头将根据切片软件生成的单层厚度作为预先设定值,即喷头高于平台单层厚度的高度,此时校准完成,固定平台高度与喷头高度将不再变化,喷头只在校准水平面上做xy轴上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侧面支撑打印的方法为:
侧面支撑以可升降平台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可升降平台与内层支撑架的交点为终点,按照N条相隔360°/N的直线为路径进行打印,直至连接到待打印模型第一层轮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2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