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无线充电电路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1291.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网优优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20 | 分类号: | H02J50/20;H02J50/12;H02J50/00;H02J7/00;H02J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无线 充电 电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电路及系统,该充电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感应电路、整流电路与充电电池。通过可调电容调节接收前端感应电路的谐振频率,并采用有源感应接收前端,增强了谐振点共震的感应强度,有利于提高微弱信号的接收灵敏度,适用于远距离或阻挡性较强的恶劣环境下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电路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功率传输又称无接触功率传输,其是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按照功率传输原理的不同,无线功率传输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其中,较为成熟的是电磁感应式,因为技术成熟度高,开发难度不大,因而相应的应用产品也比较多。
现代生活中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便携装置都使用了充电电池,但是必须通过电源转换器、充电器或电脑USB口等处充电。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由于电池容量的局限性,电池的电量很快就会被用完,例如目前受到用户热烈追捧的带有安卓系统的手机的电池的续航能力相对较差,需要频繁的充电,所以需要经常带上备用电池或有线充电器。很多移动终端需要随身携带有线的充电器来给电池充电,而有线充电器由于带有线而比较繁琐,更为甚者的是,不同的移动终端经常需要特定的不同型号的充电器才能充电,因此,许多用户例如出差的人经常要带上手机、电脑、剃须刀等移动终端的充电器,种类繁多的复杂的有线充电器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些装置使用的充电器千差万别,电源插口形式、装置插口形式、电压等级、电流容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往往每台装置都配有专用的电源转换器,这既产生了极大的浪费和污染,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装置便捷、及时充电的问题。因此,无线充电联盟推出了人们不需要四处寻找插座和电线便可以方便快捷地在无线充电发送装置上进行充电的美好前景。
然而,目前市面上尚无适用于远距离或阻挡性较强的恶劣环境下良好工作的有源无线充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电路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充电电池;
感应电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化成感应电流;
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感应电流进行交流直流的转换,以获得直流电压;
其中,所述感应电路为有源感应电路,所述感应电路、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充电电池依次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感应电路包括:一个电感、一个晶体管与两个电容;
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跨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二电容(C2)跨接在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容(C2)是可调电容,用于调节所述感应电路接收射频信号的谐振频率。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四个对称的二极管;
串联正向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三二极管(D3)和串联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D2)与第四二极管(D4)进行并联同向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至所述感应电路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所述感应电路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池的正负极接线柱。
优选地,所述晶体管采用场效应管、双极晶体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网优优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网优优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12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钟源电路、机箱及多机箱级联系统
- 下一篇:一种树脂砂轮切割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