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行程上液的多工作腔抽油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1383.2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宝忠;李学江;管冰;王秀和;宋延文;刘兴旺;张洪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7/02 | 分类号: | F04B47/02;F04B53/10;F04B53/16;F04B5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9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程 工作 抽油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行程上液的多工作腔抽油泵,包括上泵总成和下泵总成;其特征在于:上泵总成包括上接头、上泵筒、中部下接头、上柱塞接头、上柱塞、分流阀罩、分流阀、上变径接头、分流接头和下变径接头;下泵总成包括环阀上接头、环阀总成、环阀下接头、密封筒、下泵筒、泵筒接箍、固定阀总成、柱塞上接头、密封柱塞、柱塞下接头、分液阀总成、下柱塞和下游动阀总成;上柱塞与密封筒之间的上泵筒内腔为上部工作腔;密封筒与下柱塞之间的下泵筒的内腔为中部工作腔;下柱塞与固定阀总成之间的下泵筒的内腔为下部工作腔。本发明采用三个工作腔进行交替吸排液,实现了大排量高效抽油,生产成本较低,适用于供液充足的油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油泵的改进,具体的说是一种全行程上液的多工作腔抽油泵,适用于供液充足的油井,实现大排量高效抽油。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抽油机采油系统中使用的抽油泵,包括泵筒、柱塞、油管、抽油杆、固定阀、进油阀、出油阀、上接箍、下接箍和双头螺纹接头,泵筒上端通过上接箍与油管连接固定,泵筒的下端通过下接箍与固定阀连接固定,然后将其下入油井中,柱塞下端固定设有进油阀,柱塞上端通过双头螺纹接头与出油阀连接固定,出油阀的上端与抽油杆的下端连接固定。由于常规抽油泵一般为一个工作腔,为了实现大排量提液,就需要不断加大产品规格,以提高抽油泵提液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随着泵规格的增大,其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就越来越大,常用生产设备就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抽油泵外径尺寸越来越大,常规的5.5寸或7寸套管中就无法使用,使得这种大规格抽油泵适用范围大大受限,从而大大制约了油田大排量井的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供液充足的油井,安装方便,采用三个工作腔进行交替吸排液,在保证较小外径的情况下,实现大排量高效抽油的全行程上液的多工作腔抽油泵。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全行程上液的多工作腔抽油泵,包括上泵总成和下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泵总成,包括上接头、上泵筒、中部下接头、上柱塞接头、上柱塞、分流阀罩、分流阀、上变径接头、分流接头和下变径接头;所述的上泵筒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接头和中部下接头,上接头与油管的下端连接固定;上泵筒腔内设有上柱塞接头、上柱塞、分流接头和下变径接头,上柱塞与上泵筒之间间隙配合,上柱塞接头的下端与上柱塞的上端连接固定,上柱塞接头的上端与抽油杆的下端连接固定,上柱塞的下端与分流接头连接固定,分流接头的下端与下变径接头连接固定;所述的上柱塞的腔内设有分流阀罩、分流阀和上变径接头,分流阀安装在分流阀罩内,分流阀罩下端通过上变径接头与分流接头连接固定;
所述的下泵总成,包括环阀上接头、环阀总成、环阀下接头、密封筒、下泵筒、泵筒接箍、固定阀总成、柱塞上接头、密封柱塞、柱塞下接头、分液阀总成、下柱塞和下游动阀总成;所述的下泵筒腔内设有密封筒、密封柱塞、柱塞下接头、分液阀总成、下柱塞和下游动阀总成;下泵筒的上端通过环阀下接头与环阀总成的下端连接固定,下泵筒的下端通过泵筒接箍与固定阀总成连接固定;环阀总成的上端通过环阀上接头与中部下接头的下端连接固定;下柱塞与下泵筒间隙配合,下柱塞的下端固定设有下游动阀总成,下柱塞的上端固定设有分液阀总成;分液阀总成的上端通过柱塞下接头与密封柱塞的下端连接固定;密封柱塞的上端穿过环阀总成的环阀中心孔后,通过柱塞上接头与下变径接头的下端连接固定;密封筒间隙配合套设在密封柱塞上,密封筒的上端与环阀下接头连接固定;
所述的上柱塞与密封筒之间的上泵筒内腔为上部工作腔;所述的密封筒与下柱塞之间的下泵筒的内腔为中部工作腔;所述的下柱塞与固定阀总成之间的下泵筒的内腔为下部工作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1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