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重特征识别的高保真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1411.0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3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佰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7/02 | 分类号: | G10L17/02;G10L19/00;G10L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博士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梁志标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重 特征 识别 高保真 音频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揭示的基于多重特征识别的高保真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首先从信号输入设备中采集待处理音频信号,其次解析待处理音频信号以获得每组待处理音频信号对应的特征因子并根据特征因子对每组待处理音频信号进行信号频谱特征提取得到音频特征分布,然后提取每组音频特征分布中不随音频幅值波动而变化的目标特征集合并基于目标特征集合确定每组音频特征分布对应的生物特征数据,最后建立信号输入设备的音频信号解码列表并构建音频信号解码列表的解码队列以进行识别得到音频信号解码路径,根据音频信号解码路径对待处理音频信号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目标音频信号并输出。本发明能够确保解码的保真度,确保目标音频信号更加接近于原始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音频信号解码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重特征识别的高保真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语音交流已成为人们日常的远程通信交流方式。电子设备的类型多样化和功能全面化使得不同电子设备之间能够进行音频数据的传输以实现语音交流。音频数据的传输过程通常如下:发出端将音频数据或音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然后通过特定的频段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对压缩编码后的音频信号进行解码以实现音频信号的还原。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常常会出现解码得到的信号的保真度差,与原始信号相差甚远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重特征识别的高保真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多重特征识别的高保真音频处理方法,应用于与信号输入设备存在数据通信连接的信号处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信号输入设备发送携带有音频输出参数的音频数据获取申请,在接收到所述信号输入设备基于所述音频数据获取申请发送的确认信息时,从所述信号输入设备的音频信号输出接口中采集待处理音频信号;
解析所述信号输入设备对应的待处理音频信号以获得每组待处理音频信号对应的特征因子,根据所述特征因子对每组待处理音频信号进行信号频谱特征提取得到音频特征分布;其中,所述音频特征分布的分布轨迹为设定分布轨迹;
提取每组音频特征分布中不随音频幅值波动而变化的目标特征集合,基于所述目标特征集合确定每组音频特征分布对应的生物特征数据;其中,所述生物特征数据用于表征音频特征分布对应生物特征数据的信号加重参数;
通过所述生物特征数据以及从所述音频特征分布中确定出的音频损耗数据建立所述信号输入设备的音频信号解码列表;构建所述音频信号解码列表的解码队列并对所述解码队列进行识别得到音频信号解码路径,根据所述音频信号解码路径对所述待处理音频信号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目标音频信号并输出。
可选地,解析所述信号输入设备对应的待处理音频信号以获得每组待处理音频信号对应的特征因子,具体包括:
解析所述信号输入设备对应的待处理音频信号以确定出所述待处理音频信号对应的特征缺损分布;
调取每组特征缺损分布对应的缺损百分比矩阵的音质缺损阵列数据;
从所述音质缺损阵列数据中确定出与其对应的特征缺损分布之间存在特征类别标记信息的特征缺损指向数据,根据所述特征缺损指向数据在所述特征缺损分布中确定出所述特征因子。
可选地,根据所述特征因子对每组待处理音频信号进行信号频谱特征提取得到音频特征分布,进一步包括:
提取所述特征因子对应的音质加重数据并将所述音质加重数据进行拆分得到多个连续的数据片段,确定每个数据片段的音质偏移系数以及相邻两个数据片段之间的声纹匹配度;
获取每组待处理音频信号的信号幅值队列并根据所述信号幅值队列构建用于指示所述待处理音频信号的音频幅值波动率的第一信号幅值集合以及用于指示所述待处理音频信号的信号失真程度的第二信号幅值集合;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幅值集合和所述第二信号幅值集合中均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幅值修正系数的幅值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佰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佰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14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