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软件自动化回归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2176.9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1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苗晓旭;胡玉露;刘经纬;屈晓光;曾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软件 自动化 回归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软件自动化回归测试方法,包括:建立自动化测试平台、自动化影响性分析、需求更改、设计与编码更改、测试更改、缺陷管理以及知识库更新。本发明通过实现需求、设计、编码、测试、执行不分离,能够使项目变更得到迅速响应;通过实现追踪矩阵的自动建立,能够快速实现影响域分析,避免遗漏,从而提高软件质量;通过实现回归测试自动化,能够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成本、缩短项目周期;通过实现文档的自动生成,能够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文档规范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件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软件自动化回归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软件测试是依据软件需求文档、软件详细设计文档和软件接口设计文档,完成对软件功能、性能、边界、接口、强度、可靠性、安全性、恢复性、人机交互等的测试。软件测试活动包括文档审查、静态分析、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和系统测试。军用软件测试过程中,需要按照GJB438B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产生大量文档,包括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说明、软件测试报告、软件测试用例集、软件测试记录等。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早的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保证软件质量。
软件维护阶段,软件代码通常会有多个版本升级。版本升级原因包括系统需求更改、软件需求更改、软件设计错误、完善设计、测试问题、质量问题归零、质量问题举一反三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更改。软件版本升级入SVN代码版本控制库后,测试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回归测试,保证升级后的软件质量。
软件回归测试过程中,传统的静态测试测试方法包括静态分析、代码审查、代码走查等,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通常需要借助第三方测试工具完成,需要大量繁琐的界面操作。
当前机载嵌入式软件研制维护阶段,当系统需求、软件需求或软件接口设计文档发生变更后,软件测试人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变更后的新需求,导致测试工作滞后。目前文档的编制、测试结果的记录都不能完全脱离手工方式。因此会占用较大量的人力资源。软件回归测试过程中,传统的静态测试方法需要大量繁琐的界面操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入式软件自动化回归测试方法,将需求开发与管理、设计开发与管理、测试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平台,用以解决现有回归测试方法效率低、不能及时响应、流程繁琐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嵌入式软件自动化回归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自动化测试平台,所述平台包括需求开发与管理模块、设计开发与管理模块、测试管理模块以及自动生成追踪矩阵模块;其中,需求开发与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系统需求、软件需求,按功能分解需求,将需求原子化处理;设计开发与管理模块用于逐项开展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接口设计、软件编码实现以及设计追踪管理;测试管理模块用于开展测试策划、测试用例编制、测试执行、测试结果记录、缺陷管理和回归测试;自动生成追踪矩阵模块用于建立追踪矩阵;
步骤2,自动化影响性分析
自动化测试平台依据输入,通过追踪矩阵进行影响性分析;根据追踪矩阵中记录的映射关系,标识出受影响的需求数据元、详细设计数据元、接口设计数据元、各测试项数据元、各测试用例数据元;
步骤3,需求更改
判断是否存在软件需求的更改,若存在,则更改软件需求的需求数据元,并更新所述的追踪矩阵;
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4;
步骤4,设计、编码更改
判断是否存在软件设计更改;若存在,则更改对应的详细设计数据元、接口设计数据元,并更改对应的软件源码数据元;若不存在更改,则判断是否存在软件源码更改;如存在,则更改对应的软件源码数据元;如软件源码数据元、详细设计数据元、接口设计数据元发生了变化,则更新所述的追踪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21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