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采集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信号的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2202.8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峰;高强;张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昕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采集 机构 中立 位置 信号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采集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信号的采集装置,包括:支架组件、电路板组件和遮光圆盘;支架组件中,通过铆钉将电路板组件固定安装于支架的下方;遮光圆盘通过其中间通孔嵌套并固定连接在调效机构的输出轴上,遮光圆盘的盘体外侧沿径向方向设置一中位缝隙;电路板组件中的光电开关设置为凹槽结构,遮光圆盘的盘体外侧部分嵌入光电开关的凹槽中;采集装置通过遮光圆盘的转动开启光电开关,并通过电路板组件采集并输出遮光圆盘的中立位置信号。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调效机构的中立位置组件,由于工作过程中圆柱触点与导电铜条的磨损,使得导电区域逐渐变宽,从而导致中点位置信号反馈的准确性不断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电动机构采集信号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用于采集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信号的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舵面、驾驶杆、副翼、方向舵、升降舵等舵面结构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按照飞行控制指令,通过调整调效电动机构的行程或调效角度机构的角度,从而驱动舵面结构的角度,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
根据飞行控制指令调整调效机构的运动状态,调效机构在调效时需按照机构的中立位置进行运动控制,调效机构在中立位置时提供中立位置信号,要求驾驶杆系统中立位置与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保持一致性,上述调效方式对调效机构中立位置需要有较高的精度要求。目前,调效机构的中立位置组件采用触点滑环结构,其结构原理是在胶木圆环上镶嵌0.4mm的导电铜条,圆柱触点焊接在弹簧片上并与胶木圆环的外侧接触,胶木圆环随输出轴一起运动,当胶木圆环转到圆柱触点与导电铜条接通时提供中立信号。上述中立位置组件的结构在长期工作时圆柱触点与导电铜条会产生磨损,磨损的金属粉末沉积在导电铜条附近的胶木圆环上,使导电区域的面积变大,可能造成中立导电区域变宽,随着产品工作循环次数的增加,其中立导电区域也越来越大,致使中点位置信号反馈的准确性不断降低,从而造成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与驾驶杆系统中立位置的一致性变差,不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集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信号的采集装置,以解决现有调效机构的中立位置组件,由于工作过程中圆柱触点与导电铜条的磨损,使得导电区域逐渐变宽,从而导致中点位置信号反馈的准确性不断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采集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信号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1、电路板组件2和遮光圆盘3;
其中,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支架4和铆钉5,通过铆钉5将电路板组件2固定安装于支架4的下方;所述遮光圆盘3设置有中心通孔,通过中间通孔嵌套并固定连接在调效机构的输出轴上,随输出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遮光圆盘3的盘体外侧沿径向方向设置一中位缝隙11,中位缝隙11与调效机构的中立位置一致;
所述电路板组件2中设置有光电开关,且光电开关设置为凹槽结构,所述遮光圆盘3的盘体外侧部分嵌入光电开关的凹槽中;
所述采集装置,用于通过遮光圆盘3的转动,在中位缝隙11转动到凹槽中时开启光电开关,并通过电路板组件2采集并输出遮光圆盘3的中立位置信号。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用于采集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信号的采集装置中,所述遮光圆盘3,用于隔离光电开关的光感应结构,还用于提供位置信号。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用于采集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信号的采集装置中,所述遮光圆盘3的中位缝隙11与调效机构的中立位置一致,是指:
通过调整所述遮光圆盘3的中位缝隙11与调效机构中立位置的位置关系,使得调效机构位于中立位置时,所述中位缝隙11正好位于光电开关8的凹槽内。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用于采集调效机构中立位置信号的采集装置中,所述电路板组件2包括:三极管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光电开关8,光电开关8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22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