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3732.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志;陈飞翔;陈文峰;明鑫;王龙涛;杨荣辉;黄胜;王敏;郑和晖;彭成明;巫兴发;田飞;代浩;李刚;刘力;徐鑫;杨建平;厉勇辉;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26 | 分类号: | C04B28/26;C02F11/00;C02F11/121;B01F2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李琴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淤 碱性 环保 固化剂 使用方法 | ||
1.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淤泥进行固化时,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掺量为淤泥质量的5%~15%;
对淤泥进行固化时,通过淤泥固化装置进行,淤泥固化装置的上层沿淤泥固化装置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中和试剂存储室、淤泥存储室、固化剂存储室、控压室,所述淤泥固化装置的下层沿淤泥固化装置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废液处理室、淤泥搅拌室,中和试剂存储室位于废液处理室的上方且与废液处理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淤泥存储室、固化剂存储室、控压室分别位于淤泥搅拌室的上方,淤泥存储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淤泥搅拌室连通的第一开关门,淤泥存储室与废液处理室之间连通有过滤室,过滤室与淤泥存储室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门,过滤室内设置有过滤网,固化剂存储室的上端与淤泥存储室连通,固化剂存储室的底部朝向淤泥搅拌室内设置有喷嘴,控压室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控压室与固化剂存储室连通的第三开关门、下端设置有用于将控压室与淤泥搅拌室连通的第四开关门,废液处理室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淤泥搅拌室内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杆,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方向水平,搅拌杆的一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淤泥固化装置的侧壁连接,搅拌杆上沿径向设置有搅拌桨,搅拌杆与轴承连接的一端的上方设置有刮刷,刮刷的上端固定在淤泥搅拌室的顶部、下端与搅拌杆接触,淤泥搅拌室位于刮刷的正下方的底部设置有淤泥排出口,淤泥排出口的上端设置有滤水网,淤泥排出口的下端设置有第五开关门;
所述固化剂存储室包括第一存储室和第二存储室,第一存储室与所述淤泥存储室的侧壁上端开设有连通口,第一存储室和第二存储室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阀,所述喷嘴设置在第一存储室的底部;
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主固剂10%~20%、助固剂20%~40%、调节剂40%~50%、晶核剂0.1%~1%、饱水剂5%~10%、早强剂0.1%~1%、絮凝剂0.1%~1%、分散剂0.1%~1%;
所述主固剂由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助固剂由钢渣粉、电石渣粉、水泥、生石灰、水玻璃组成,所述调节剂由磷石膏和腐殖酸组成,所述晶核剂由石灰石粉、粒化高炉矿渣矿粉、粉煤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饱水剂为纳基膨润土,所述早强剂由三乙醇胺、氯化钙、氯化铁、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絮凝剂由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钙、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系减水剂和/或萘系减水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粉煤灰的国标等级为Ⅱ级以上,粒化高炉矿渣粉的矿粉活性指数为S95级以上,硅灰的二氧化硅含量>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固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钢渣粉40%~50%、电石渣粉40%~50%、水泥2%~4%、生石灰2%~4%、水玻璃2%~4%,其中钢渣粉、电石渣粉的比表面积>400 m2/k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剂由90%~95%的磷石膏和5%~10%的腐殖酸组成,磷石膏的比表面积>400 m2/k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核剂的粒径为>1000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纳基膨润土的蒙脱石成分>83%、粒径为>400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清淤底泥的低碱性环保固化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的粒径为50μm~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37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