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智能灭火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4114.1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8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侯建军;张玉春;陈利;陈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A62C37/00;G08B17/10;G08B1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赵丽 |
地址: | 211167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智能 灭火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智能灭火机器人,包括机身和机体,所述放置板前侧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支架上侧装配有第一摄像头,所述机身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飞行扫描模块用于对无人机的飞行前方进行不间断扫描,本发明通过无人机与灭火机器人组合式设计,通过完成快速搜索、识别、定位和灭火一系列救援行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外部的环境信息,并将环境信息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所述警报模块用于对火灾信息进行警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外部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本发明能够对火灾隐患进行快速警报和处理,避免火灾隐患的扩大;所述任务分配模块用于对灭火任务进行分配,本发明通过火灾任务的快速智能分配,有效提高的火灾扑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火设备应用领域,涉及智能灭火机器人技术,具体是人工智能灭火机器人。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新的标准中,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遇到火灾时人们需要安全、尽快的逃生。
现有技术中,对于火灾隐患,我们无法做到提前预警和知晓,导致火灾势头扩大时,再来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时已晚,火灾发生后,消防队无法做到合理有效地调度,同样也会耽误火灾的救援,无法做到火灾的快速搜索、识别、定位和灭火等一系列救援行动;在火灾发生后,针对一些狭小的救援空间,消防员无法进去内部进行勘察与灭火,风险也就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人工智能灭火机器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人工智能灭火机器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人工智能灭火机器人,包括机身和机体,所述机身上安装有第二LED灯,所述机身下侧安装有驱动电机装置,所述驱动电机装置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驱动轮,两组所述驱动轮下侧均安装有链条盒板,所述链条盒板下侧安装有承重轮,承重轮内侧设置有行走驱动机构,所述承重轮的一侧安装有导向轮,所述承重轮外侧包裹安装有履带,所述履带两侧安装有遮挡防护板,所述履带上侧安装有且位于机身的一侧安装有履带遮挡板,所述机身的一侧装配有红外温度传感器和避震传感器,所述机身上侧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升降支撑柱,所述升降支撑柱上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支撑柱的一侧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安装有一组警示灯和两组照射灯,所述放置板前侧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安装有快插接头,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安装有云台,所述云台上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侧装配有第一摄像头,所述机身上侧安装有三台固定座,所述机身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有用户移动终端,所述用户移动终端用于录入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控制器,控制指令包括机器人指令和无人机指令,机器人指令包括火灾监测指令和智能灭火指令,无人机指令包括预设飞行速度、预设飞行高度、预设飞行轨迹和预设飞行时间;
所述控制器内部安装有任务分配模块、警报模块、飞行调节模块、定位模块、计时模块、飞行扫描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信号接发模块;
所述信号接发模块具体为机身和机体上的信号接发器,信号接发模块用于机器人和无人机接收和发送信号;所述定位模块具体为机身和机体上的GPS定位仪,定位模块用于定位无人机的位置信息;所述计时模块具体为机体和机身上的计时器,计时模块用于对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工作时间进行记录,并将工作时间反馈至控制器;所述飞行扫描模块用于对无人机的飞行前方进行不间断扫描,飞行扫描模块具体为机体上的超声波扫描仪;
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机器人和无人机的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外部的环境信息,并将环境信息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环境信息包括外部温度值、外部湿度值、外部烟雾值、外部光亮值和外部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4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份监测仪
- 下一篇:干燥装置、干燥方法、清洗干燥系统及清洗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