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华南地区活体植物的建筑构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4591.8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4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芳;王佳;汪华清;刘春岭;刘晓龙;代蕾;徐天南;张紫凤;邹朝弘;黄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17/00;E04B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张会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华南地区 活体 植物 建筑构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华南地区活体植物的建筑构造方法,植物幼苗依附于框架上并使各层树木上下相互叠加连接,底部植物种植在地上,其余植物的根部都在预培在特殊的植物容器中,并不断向其供应水分和营养物质。将作为支撑结构的植物通过节点连接技术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由于植物共生和厚度增长,树木逐渐长大融合填充整体个框架,并形成自支撑和承重结构。将植物枝干并行交叉连接并扭曲成三角形/菱形结构来增加活体植物建筑的抗弯强度。本发明利用植物特性、相关技术等将活态树木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共生,以共同适应自然、气候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景观绿化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于华南地区活体植物的建筑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城市污染严重、建筑能耗较大,再加之越来越多人希望逃离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回归到自然的居住环境。生态建筑已成为解决能源短缺、实现节能减排和人类与自然密切交流的新型建筑形式。生态建筑要求消耗较少的资源获得较大的使用价值,经济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建筑成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以实现健康舒适、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共生的和谐统一。
目前,生态建筑的常规做法多以立体绿化为主,充分利用除地面以外的其他空间资源进行立体绿化,但是多数在建筑建设后期进行立体绿化,未能给植物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和维修空间,创造植物所需的生长条件一般且空间有限,忽视了植物、建筑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因此活态植物建筑成为当前生态建筑发展的一个探索和方向。但是,现阶段我国对活态植物建筑的研究空白较大,从植物角度出发的生态建筑研究较缺乏。通过对活态植物建筑的探索,利用植物特性、相关技术等将活态树木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共生,以共同适应自然、气候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构建一种适于华南地区活体植物的建筑构造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于华南地区活体植物的建筑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种植槽内配制植物基质;
步骤B,将植物预培在种植槽的四边;
步骤C,搭接结构框架和临时植物生长平台,临时植物生长平台搭接在结构框架内;
步骤D,将种植槽等距放置在结构框架底部和临时植物生长平台上,将植物牵引依附于结构框架上连接、生长;
步骤E,当种植槽内的植物生长出枝条后,将植物枝条并行交叉连接并扭曲成三角形/菱形结构,三角形/菱形结构中置入矩形穿孔钢材,与植物、结构框架牢固连接形成刚性结构,通过螺钉穿透矩形穿孔钢材,连接固定植物枝条,并在植物枝条交叉处也通过不锈钢螺钉固定在结构框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植物生长将矩形穿孔钢材包裹在植物之中,使植物与矩形穿孔钢材之间紧密结合,由于植物共生和厚度增长,植物逐渐长大融合填充整个结构框架,并形成自支撑和承重结构;
步骤F,当植物成熟且具有自我支撑能力时,砍掉临时植物生长平台上种植槽里植物的茎部,并及时涂抹愈伤涂膜剂,然后撤除临时植物生长平台。
优选的,所述植物基质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物质:农林废弃物30-50份、有机质10-20份、珍珠岩10-20份、JT微生物菌剂5-10份。
优选的,所述农林废弃物包括棉花杆、秸秆、椰子壳,有机质为泥炭。
优选的,所述种植槽为土地上的种植坑或植物预培容器,结构框架底部为种植坑,临时植物生长平台上的种植槽为植物预培容器。
优选的,所述愈伤涂膜剂为90%国光愈伤涂膜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45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