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5257.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7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华;谈金忠;汤国毅;顾问;王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E02D19/18;E02D17/18;E03F1/00;E04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灾害 治理 工程 岩溶 塌陷 防治 工程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方法,所述第二步(2)中可通过工程地质动测仪和分层沉降仪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检测,所述第三步(3)中对已塌陷的坑洞进行填埋,可通过插桩、局部混凝土浇筑或/和安装墙网来进行加固,所述第三步(3)中在岩溶塌陷区域的地下水层内安装监察设备,此设备为一体化地下水位监测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有效防治塌陷的措施问题,同时本发明实施简单,适应各个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岩溶塌陷是我国六大类地质灾害之一,是岩溶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中等人口密集的覆盖型岩溶区。由于岩溶地面塌陷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在空间上具有隐蔽性,并且一旦发生塌陷将有严重的后续效应,目前,不管在塌陷发生前还是在发生后都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使得塌陷灾害一旦发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1)第一步:调查岩溶塌陷区域,通过对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分布、地质结构和岩溶发育特征等进行调查,确定易塌陷的区域;
(2)第二步:定性岩溶塌陷的成因,对(1)中确定的岩溶塌陷区域的形成条件和致塌因素进行系统的工程地质测绘与检测,确定岩溶塌陷的定性和定量致塌因素;
(3)第三步:防治措施,通过(2)中岩溶塌陷的成因,制定可实施的防治措施有:
a、合理安排岩溶塌陷区域及其周边的厂矿企业建设和住宅房屋的总体布局;
b、在岩溶塌陷区域的地下水层内安装监察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地下水突然涌水;
c、对流向岩溶塌陷区域的河流水道进行合理的改道引流;
d、建造防渗帷幕,避免或减少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降;
e、对已塌陷的坑洞进行填埋,并对填埋后的周边范围进行工程加固;
f、建立地面实时监测预警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步(2)中可通过工程地质动测仪和分层沉降仪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检测。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3)中对已塌陷的坑洞进行填埋,可通过插桩、局部混凝土浇筑或/和安装墙网来进行加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3)中在岩溶塌陷区域的地下水层内安装监察设备,此设备为一体化地下水位监测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有效防治塌陷的措施问题,同时本发明实施简单,适应各个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下文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做被理解为对本体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基础上显而易见地作出的各种改变和变化,应该均在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
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1)第一步:调查岩溶塌陷区域,通过对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分布、地质结构和岩溶发育特征等进行调查,确定易塌陷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未经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5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理疗老年护理装置
- 下一篇:证件自助获取终端及证件自助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