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第四代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7006.X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蔚;马新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宇波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第四 污水 生物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四代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一级电离物化塔、二级水解酸化塔和IC厌氧塔,所述一级电离物化塔中可以添加离子去除剂实现废水的固液分离从物化塔底部去除或回收细小纤维(SS),去除废水中较大悬浮物。该第四代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的一级电离物化塔、二级水解酸化塔和IC厌氧塔对废水的依次处理,实现在废水SS和CODcr浓度较高时,在物化处理之后接生化处理方法,经过各单元污水处理工艺流程,CODcr呈现逐单元下降,可去除废水中CODcr含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可使处理后出水最终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且该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低,对废水、污泥处理工艺可靠、运行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第四代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造纸废水含CODcr较高的造纸企业,通过单级气浮或沉淀的物化方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较大的难度,在原水SS和CODcr浓度较高时,应在物化处理之后接生化处理方法,其可溶性CODcr、BOD5主要需通过生化方法才能有效去除,使处理后出水最终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第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四代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解决了通过单级气浮或沉淀的物化方法对含有CODcr或BOD5较高的废水处理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较大的难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第四代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一级电离物化塔、二级水解酸化塔和IC厌氧塔,所述一级电离物化塔中可以添加离子去除剂实现废水的固液分离从物化塔底部去除或回收细小纤维(SS),去除废水中较大悬浮物,所述二级水解酸化塔中首先可对废水做物化、酸化处理,使废水的PH值调整到6.8-7.5得到中和,然后可加入混凝剂使废水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为絮凝体,然后通过分离将絮凝体除去,所述IC厌氧塔中首先可添加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然后可添加甲烷菌把低分子有机酸和低级醇进一步分解为甲烷、CO2、难溶性有机物和色素等。
优选的,所述一级电离物化塔的高度为28.5m,所述一级电离物化塔的直径为10m,所述一级电离物化塔的体积为2000立方,所述二级水解酸化塔的高度为27m,所述二级水解酸化塔的直径为12m,所述二级水解酸化塔的体积为2600立方,所述IC厌氧塔的高度为24m,所述IC厌氧塔的直径为12m,所述IC厌氧塔的体积为2700立方。
优选的,所述一级电离物化塔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一与二级水解酸化塔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二级水解酸化塔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二与IC厌氧塔的入水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一级电离物化塔、二级水解酸化塔和IC厌氧塔的底端均与污泥罐相连通,且污泥罐的体积为200立方。
优选的,所述一级电离物化塔的入水口与污水输入管相连通,且污水输入管的另一端与污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且污水输入管上设置有钙镁离子去除器。
优选的,所述IC厌氧塔的最大水流量为60m3/h,且水力停留时间为40h。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第四代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的一级电离物化塔、二级水解酸化塔和IC厌氧塔对废水的依次处理,实现在废水SS和CODcr浓度较高时,在物化处理之后接生化处理方法,经过各单元污水处理工艺流程,CODcr呈现逐单元下降,可去除废水中CODcr含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可使处理后出水最终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且该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低,对废水、污泥处理工艺可靠、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70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