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管器速度冲击抑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8231.5 | 申请日: | 202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7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何虹钢;陈慧琴;邓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学院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管器 速度 冲击 抑制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管器速度冲击抑制机构,用于管道内检测、排液、除垢等清管施工。其技术方案:内滑套套在套筒外,套筒内安装芯轴,内滑套整体为圆筒形并与芯轴通过套筒纵向滑槽连接;连杆A和连杆B铰接在一起并在所述铰接部位设置刹车片,连杆A安装到套筒上并采用铰接,连杆B安装到内滑套上并采用铰接;内弹簧套在套筒上并设置在内滑套和连杆A安装位置之间;套筒安装皮碗。本发明通过纯机械结构控制,动作响应迅速,能够限制清管器工具串的加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管器速度冲击抑制机构,用于管道内检测、排液、除垢等清管施工。
背景技术
智能清管器对管道进行内检测时,清管器速度需要限制在较低范围内;否则容易造成管道检测不准、清管器与管道弯头冲击等问题。常规清洁型清管作业,同样要求清管器运行较慢,否则容易造成清管效率降低、介质回流等问题。但是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天然气管道内清管器速度容易产生较大波动。随着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清管器速度闭环控制技术,主要采用伺服电机对旁通阀进行实时控制,通过调节旁通阀过流量控制清管器速度。现有旁通阀调速方案由于结构限制,阀口开度十分有限(通常限制在管道横截面积的16%以内),难以胜任清管器卡死启动以及起伏管道清管等恶劣工况。
研究发现,输气管道内,清管器卡死启动以及进入下坡段管道时,容易产生速度冲击;主要在于清管器后端憋压不能迅速释放,造成清管器加速度过高,其速度可达到20m/s以上。该类工况下,清管器与管道焊缝、管道弯头发生剧烈碰撞,容易造成清管器损坏;同时对于管道内检测而言,过高的清管器速度会造成缺陷检测和定位不准确。针对清管器速度冲击的问题,有关学者提出了以下刹车控制方案。
专利EP2085155A1公布了一种管道内检测用的设备。其技术方案为:采用多个滚轮采集清管器速度;滚轮贴紧管道内壁滚动前进,并驱动与其固连在一起的液压泵工作,液压泵可以选用径向柱塞泵或者齿轮泵。多个滚轮驱动液压泵工作,高压油液通过节流阀流回到油箱,节流阀前端压力通过控制油缸作用到滚轮上。控制油缸安装在刹车装置中心位置,并靠近滚轮边缘部位,控制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刹车片。在节流阀压力的推动下,刹车片挤压滚轮产生摩擦阻力,通过滚轮传递到管壁上。这样刹车装置整体会产生一个与清管器速度相关的拖拽力,速度越高对应的拖拽力越大,清管器在刹车力作用下运行速度会更加平稳。
专利CN201610013135.0公布了一种清管器刹车装置。其技术方案为:速度采集轮通过液压力压紧在管道内壁,速度采集轮带动液压泵工作,液压马达带动中心质量块转动,质量块离心力通过连杆机构传递到刹车片上产生压紧力,压紧力与清管器运行速度成正比。
专利CN201610015859.9公布了一种清管器液控刹车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其技术方案:速度采集轮通过液压力压紧在管道内壁,速度采集轮驱动液压泵,高压油通过节流阀流回油箱,节流压力传递到中心油缸,油缸推动牵引头,牵引头通过连杆机构对刹车片产生对管道的压紧力,压紧力与清管器运行速度成正比。
专利CN201611017496.9公布了一种带自动刹车装置的清管器。其技术方案为:其技术方案:筒体两端设置皮碗,连杆B一端铰接到刹车片另一端铰接到筒体上,连杆C一端铰接到刹车片另一端穿过筒体的槽型孔并铰接到心轴上;筒体内设置刹车油缸,所述刹车油缸的活塞杆与心轴连接;液压泵输入轴安装滚轮,两个液压泵之间设置支撑弹簧,液压泵设置在筒体后端;油箱设置在筒体内,液压泵吸油口连接到油箱,液压泵出油口连接到节流阀,节流阀回油口连接到油箱,节流阀前端与刹车油缸连接。
上述刹车控制方案,主要采用里程轮驱动液压泵工作,通过液压系统中节流阀建立压力负反馈,从而调节刹车力。该类型刹车方案基于速度反馈特定大小的刹车力,控制存在一定延迟,并且难以适用于加速度较大的工况。主要在于清管器加速度过大,容易造成里程轮打滑,液压系统难以工作;基于速度反馈的刹车力较为有限,难以限制清管器速度剧烈增加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学院,未经宜宾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82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