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外泄滑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8600.0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折贵;张学雷;艾欣;严雄;陈国鹏;谭伦;卢宝镇;张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N39/02;F16N39/06;F16N7/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泄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主减速器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外泄滑油系统。增压泵用于将滑油池内的滑油泵至待润滑结构以润滑冷却待润滑结构,润滑后的滑油流入收油池;收油池通过外部冷却循环回路连接滑油池,所述外部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回油泵和散热器,所述回油泵用于将滑油泵至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冷却滑油,冷却后的滑油流入滑油池。在主减外部管路或部件发生滑油泄露时不会导致主减完全失去润滑,防止主减速器干运转。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控制散热器功率以及对通过散热器滑油流量的主动控制,实现主减滑油温度的主动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主减速器润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外泄滑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直升机主减速器依靠滑油系统为其齿轮、轴承等提供润滑及冷却,主减滑油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现有国内外直升机典型的主减滑油系统,如AC313直升机和AC311直升机,以及[期刊论文]李林蔚,高红霞,余建祖,常莉,左丽华,朱虹,《直升机技术》2008年4期公开了一种典型的主减滑油系统,外部冷却循环回路与内部增压供油回路共用滑油泵,在当外部管路或部件发生滑油漏油故障时,可能会导致主减完全失去润滑油而导致主减干运转,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直升机主减速器传动效率约为97%,其余机械功转化为热量,通过散热器主动散热。传统直升机主减滑油系统仅通过机械式温控活门,通过感受散热器入口滑油温度,被动调节流经散热器流量,保证滑油温度不超限制,实现滑油温度的被动调节,且散热器的冷却风扇一直运行在最大功率状态,直升机耗能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防外泄滑油系统,在主减外部管路或部件发生滑油泄露时不会导致主减完全失去润滑,防止主减速器干运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外泄滑油系统,包括:收油池、滑油池和待润滑结构;所述滑油池通过润滑管路与待润滑结构连接,所述润滑管路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用于将滑油池内的滑油泵至待润滑结构以润滑冷却待润滑结构,润滑后的滑油流入收油池;收油池通过外部冷却循环回路连接滑油池,所述外部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回油泵和散热器,所述回油泵用于将滑油泵至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冷却滑油,冷却后的滑油流入滑油池。
进一步,所述回油泵抽油口距油面高度小于增压泵抽油口距油面高度。
进一步,所述收油池和滑油池通过隔板分离,所述隔板底部开有小孔,所述小孔用于联通收油池与滑油池以使收油池与滑油池油面位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所述润滑管路还包括:滑油滤,所述滑油滤位于增压泵出口用于过滤滑油。
进一步,所述外部冷却循环回路还包括:粗滑油滤,所述粗滑油滤位于回油泵出口处。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散热器并联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滑油池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滑油池内滑油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反馈至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用于根据滑油温度数据控制自身阀门开度;滑油温度高于设定阈值时阀门开度减小直至阀门关闭;滑油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阀门开度增大。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内置功率调节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滑油温度数据反馈至散热器功率调节模块;所述流量调节阀还设有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流量调节阀阀门开度;所述散热器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滑油温度和流量调节阀阀门开度控制散热器功率,当流量调节阀关闭后滑油温度仍高于设定阈值时调高散热器功率;当滑油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降低散热器功率直至散热器功率降至最低。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功率调节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流量调节阀信号输入端;当滑油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散热器功率调节模块控制散热器降低散热功率,散热器功率降至最低后功率调节模块发送使能信号控制流量调节阀增大阀门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8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