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高频热疗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8730.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5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洪亮;夏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洪亮 |
主分类号: | A61B18/18 | 分类号: | A61B18/18;A61B18/04;A61H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300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高频 热疗仪 | ||
1.一种肿瘤高频热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疗仪工作部、隔热罩(1)、接触环(2)和球面环(3),所述球面环(3)嵌套在热疗仪工作部的端部;所述隔热罩(1)的材质为非金属保温材料,且所述隔热罩(1)为锥形管状结构,所述隔热罩(1)顶端开口部嵌套在所述球面环(3)的外表面;所述接触环(2)安装在隔热罩(1)底部且所述接触环(2)为橡胶材质,所述接触环(2)侧面均匀设有一组一号通孔(21),每个所述一号通孔(21)内均设有单向阀;所述隔热罩(1)内表面设有环形水囊(11),所述环形水囊(11)内部填充有纯净水;所述隔热罩(1)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号轴(12),所述一号轴(12)上侧设置有电机,且所述一号轴(12)顶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一号轴(12)底部外表面均匀设有扇叶(121),所述一号轴(12)中间部位的外表面套有一号环(122),所述一号环(122)侧面通过均匀设置的一组连杆与所述环形水囊(11)侧壁相连,且所述一号环(122)与一号轴(12)转动连接;所述环形水囊(11)内部均匀设有一号管(111),每个所述一号管(111)一端均贯穿所述环形水囊(11)靠近外界的侧壁并与外界相通,另一端均贯穿所述环形水囊(11)靠近所述隔热罩(1)中心的侧壁并设有喷头(112),所述喷头(112)端部指向所述扇叶(121);通过隔热罩(1)的作用加强了热疗仪工作部对病人的患病部位的治疗作用,同时减弱了热疗仪工作部对周围健康部位的不良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高频热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通孔(21)为锥形孔,且所述一号通孔(21)截面较小的端部位于所述接触环(2)靠近外界的侧面;通过一号通孔(21)的作用,进一步减弱了隔热罩(1)周围健康部位所受到的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肿瘤高频热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环(2)下底面设有锥形槽(22),所述锥形槽(22)顶部与所述一号通孔(21)侧壁相通,且所述锥形槽(22)顶部设有单向阀;通过锥形槽(22)的作用使得接触环(2)与病人患病部位的贴合更加紧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肿瘤高频热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环(2)外表面位于一号通孔(21)开口处下方的部位设有一号杆(23),所述一号杆(23)与接触环(2)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一号杆(23)中间部位设有一号板(231),所述一号板(231)表面正对所述一号通孔(21)位于所述接触环(2)外表面的开口,所述一号杆(23)与所述接触环(2)侧面的结合部位设有复位弹片(232),且所述一号杆(23)端部设有按摩锤(233);通过一号通孔(21)喷出气体作用于一号板(231)并推动一号杆(23),使得一号杆(23)端部的按摩锤(233)作用于病人的健康部位,从而使得健康部位受到的不良影响得到减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肿瘤高频热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锤(233)端部设有弹性囊(234),所述弹性囊(234)表面均匀设有一组出液孔(235),所述弹性囊(234)内部填充有降温液,所述降温液通过清凉油稀释得到;通过弹性囊(234)的作用,提高了按摩锤(233)的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减弱了健康部位受到的不良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肿瘤高频热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水囊(11)外表面均匀设有一号腔室(13),所述环形水囊(11)通过设置在侧壁上靠近上底面的二号通孔(131)与所述一号腔室(13)相通;所述一号腔室(13)内部设有二号板(132),所述二号板(132)靠近所述一号腔室(13)的顶部并通过弹簧与所述一号腔室(13)上底面相连,所述二号板(132)端部与所述一号腔室(13)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一号腔室(13)靠近所述隔热罩(1)中心部位的外表面设有三号板(133),所述三号板(133)与一号腔室(13)外表面紧密接触;所述三号板(133)通过连杆穿过一号腔室(13)侧壁所设置的一号槽(134)与二号板(132)相连,且所述一号腔室(13)侧壁与所述三号板(133)相接触的表面均匀设有一组三号通孔(135);通过一号腔室(13)中三号板(133)受压移动的作用,使得三号通孔(135)喷出水雾,防止隔热罩(1)内部的患病部位因温度过高导致烫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洪亮,未经曹洪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87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