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氢气瓶固定框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0354.2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前兵;边东生;王凯;卢明军;王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7 | 分类号: | B60K15/07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城市 客车 氢气 固定 框架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氢气瓶固定框架结构,包括氢气瓶、抱箍总成和框架底座;所述框架底座为顶端开口的镂空箱体框架结构,框架底座内底部靠近两端位置分别设置中部底纵梁,抱箍总成设有若干个,分别对称安装在中部底纵梁上;抱箍总成包括固定底座和上抱箍,固定底座顶端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与氢气瓶适配的圆弧状安装槽,安装槽两端设有台面,台面上开设安装孔;上抱箍呈底端开口的圆弧状,上抱箍两端对应台面分别设有抱箍固定块,所述抱箍固定块上对应安装孔开设通孔,采用抱箍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孔和通孔连接固定底座和上抱箍。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固定牢靠,后期维修方便,整个安装结构更具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氢气瓶固定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为能量提供动力移动的汽车。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汽车则改为使用气体氢。燃料电池和电动机取代一般的引擎,即氢燃料电池的原理是把氢输入燃料电池中,氢原子的电子被质子交换膜阻隔,通过外电路从负极传导到正极,成为电能驱动电动机;质子却可以通过质子交换膜与氧化合为纯净的水雾排出。
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采用氢气在35MPa左右的压力下储存在车上的多个气瓶内,用作汽车燃料的供给。以氢气为燃料的客车,由于氢气在客车上储存时存在压力大、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对氢气气瓶的布置及安装可靠性要求较高,布置时应充分考虑气瓶的安全性、可靠性。目前,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气瓶布置位置一般顶置,即将气瓶均布置在客车的顶部。然而,气瓶顶置必须考虑到安装维护的便利性;此外,当车辆运营在各种路况时,各氢气瓶不得产生移位,固定架不得出现松动以及不得产生结构性变形、开裂等各种影响安全行驶的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氢气瓶固定框架结构,保证氢气瓶顶置安装维护的便利性,避免当车辆运营在各种路况时,各氢气瓶产生移位、固定架容易出现松动以及产生结构性变形、开裂等各种影响安全行驶的不利因素产生,并使得整车更具美观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氢气瓶固定框架结构,包括氢气瓶、抱箍总成和框架底座;所述框架底座为顶端开口的镂空箱体框架结构,可拆卸安装在客车上,框架底座内底部靠近两端位置分别设置中部底纵梁,抱箍总成设有若干个,分别对称安装在中部底纵梁上;所述抱箍总成包括固定底座和上抱箍,所述固定底座顶端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与氢气瓶适配的圆弧状安装槽,安装槽两端设有台面,台面上开设安装孔;所述上抱箍呈底端开口的圆弧状,上抱箍两端对应台面分别设有抱箍固定块,所述抱箍固定块上对应安装孔开设通孔,采用抱箍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孔和通孔连接固定底座和上抱箍,上抱箍与安装槽连接构成圆形抱箍,该抱箍与氢气瓶适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固定底座和上抱箍组合连接形成与氢气瓶外径适配的圆形抱箍扣紧氢气瓶,该固定方式与氢气瓶接触更紧密,固定效果更好,并且所述抱箍总成分别对称固定在框架底座底部,抱箍总成从氢气瓶两端对其固定,增强稳定作用,所述框架底座总成采用镂空箱体结构,从侧面对氢气瓶限位固定,进一步增强结构的牢固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抱箍总成还包括上胶套和下胶套,所述下胶套与安装槽相匹配,固定连接在安装槽上表面,所述上胶套与上抱箍相匹配,固定安装在上抱箍内壁面上,并且所述上胶套的轴向宽度大于上抱箍的轴向宽度,上胶套两侧向上设有扣紧止口翻边;下胶套和上胶套直接与氢气瓶接触,增加摩擦力,防止氢气瓶松动,并且避免氢气瓶外表面受到磨损,上胶套设置紧扣止口翻边,防止上抱箍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上位于安装槽两端的台面向外朝下倾斜,并且固定底座内为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竖向设置若干加强板,固定底座底部两端开设安装孔;安装槽两端台面向外朝下倾斜,从安装槽两端对其形成环形保护,有利于氢气瓶稳定放置,并且便于与上抱箍连接,加强板用于增大固定底座支撑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承载式公路车的离合器操作机构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