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0442.2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咏圣;杨昌弘;李仰淳;王彦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显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适于提供一影像光束。显示装置包括一发光模块、一驱动元件、一光阀模块以及一滤光层。发光模块适于提供一照明光束。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于发光模块。光阀模块与滤光层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滤光层包括多个第一滤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滤光单元,其中照明光束通过第一滤光单元以及第二滤光单元后分别产生一第一光束组以及一第二光束组。第一光束组的波长及第二光束组的波长皆不同,且影像光束由第一光束组及第二光束组所构成。影像光束中包含有至少五种不同波长且半峰全宽大于10纳米的光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科技蓬勃发展,携带型电子产品及平面显示器产品也随之兴起。而在众多平面显示器的类型当中,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基于其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随即已成为显示器产品的主流。
现今为了要更增加液晶显示器的色域(color gamut)范围,一种多原色显示器便被发展了出来。有别于以往利用红(Red,R)、绿(Green,G)、蓝(Blue,B)三色达成混色效果的三原色显示器,多原色显示器是利用四种或者四种以上的颜色来达成混色,也因此使得多原色显示器可以具备有更宽广的色域范围。然而,目前六原色显示器的成本过高,且制作过程复杂。因此,如何设计出可增加显示所提供的色域范围以提高显示效果,是本领域人员所致力于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可增加显示所提供的色域范围以及提高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适于提供一影像光束。显示装置包括一发光模块、一驱动元件、一光阀模块以及一滤光层。发光模块适于提供一照明光束。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于发光模块。光阀模块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滤光层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滤光层包括多个第一滤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滤光单元,其中照明光束通过第一滤光单元以及第二滤光单元后分别产生一第一光束组以及一第二光束组。第一光束组的波长及第二光束组的波长皆不同,且影像光束由第一光束组及第二光束组所构成。影像光束中包含有至少五种不同波长且半峰全宽大于10纳米的光束。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包括驱动一发光模块以发出一照明光束;驱动一光阀模块以让照明光束的其中一部份通过;以及照明光束的其中一部份传递通过一滤光层以产生一显示光束,其中照明光束通过滤光层的多个第一滤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滤光单元以产生波长皆不同的一第一光束组以及一第二光束组。影像光束由第一光束组及第二光束组所构成。影像光束中包含有至少五种不同波长且半峰全宽大于10纳米的光束。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中,发光模块提供照明光束通过滤光层的多个第一滤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滤光单元以分别产生带有波长不同的第一光束组以及第二光束组。因此,可使得由第一光束组以及第二光束组所形成的影像光束包含有至少五种不同波长且半峰全宽大于10纳米的光束,进而可增加显示所提供的色域范围且提高显示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模块的上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滤光层的上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部份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模块的上视示意图。
图7为图5的显示装置中的色彩转换层的上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