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0530.2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5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亮;章超;刘雪云;何志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快思瑞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2 | 分类号: | C08L53/02;C08L25/06;C08L23/06;C08L23/12;C08L51/06;C08L23/26;C08K3/26;C08K3/36;C08K3/24;C08K3/30;C08K5/20;C08K5/134;C08K5/526;C08K5/09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1499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聚合物材料粒子,可膨胀微球,无机填料等。制备方法为:将聚合物材料粒子、无机填料、相容剂、界面改性剂、润滑剂、抗氧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经过双螺杆机挤出拉条得到改性聚合物母粒;将改性聚合物粒子与可膨胀微球共混,利用单螺杆注塑机制得低密度可喷涂聚合物复合材料。本发明在保证聚合物材料的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了聚合物材料的翘曲变形与聚合物材料的密度,使材料表面变得更加粗糙从而提高了润湿能力,增强可喷涂性。可膨胀微球表面有较多的活性基团,结合超支化界面改性助剂,使聚合物表面极性增加,提高聚合物的可喷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密度可喷涂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塑料改性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有许多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广泛用于家电、汽车、园林并具等各行各业中。
但众所周知,这些聚合物材料均为非极性材料,与油漆、涂料等极性材料附着性极差,而对此类制品进行涂装时,通常需要使用二氯乙烷、等离子体、火焰、超强水等对制品表面进行处理,使制品表面极性化,从而提高涂料、油漆粘附性,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产生污染,设备费用高,效率低等。
可膨胀微球是一种新型的物理发泡剂,形似气球,由热塑性塑料的外壳和挥发性气体溶剂组成,外壳通常使用丙烯酸系共聚物与丙烯腈共聚物,内含挥发性气体溶剂则主要使用异丁烷或异戊烷等烃类。加热后,内部溶剂强烈气化,使高分子外壳体积剧烈膨胀,可达到80-100倍,低温冷却后可固化,是世界上唯一的密孔膨胀剂。目前该助剂已经广泛地用于鞋底、橡皮泥、墙纸印花、涂料等不同领域,但在改性塑料中并未大规模使用,而现在随着可膨胀微球技术的发展,产品不断地更新,目前针对不同耐温不同发泡倍率的产品,耐温最高可达265℃以上,CN108912384A公开了一种超高温可膨胀热塑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超高温可膨胀热塑性微球,包括热塑性外壳和包裹在其内的可膨胀物质,热塑性外壳含有包括如下单体聚合反应的,并采用表面处理剂,经表面处理后的聚合物:(1)丙烯酸酯,(2)腈类单体,(3)具有可聚合双键的含羧基类活性单体,(4)具有酰胺基的活性单体和(5)具有羟基的活性单体。本发明具有高的起发温度(180210℃),高的最大发泡温度(250280℃)且耐热性和气体阻隔性优异,在高温下具有优良发泡性能,能够满足相关领域应用的需要。
近年来,已有报道添加一种或者几种极性材料来提高此类聚合物的极性,从而达聚合物材料的可喷涂性,如EP0481789A2、CN1235989A、CN101735511A等选用极性材料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丙烯酸羟丁基乙烯基酯等来增强聚合物材料的极性。但是迄今为止,所报道的极性材料大都使用一种极性单体与聚烯烃进行接枝而得到的这类接枝改性的聚烯烃中与增韧作用的弹性体组分相容性较差,从而导致此复合材料的性能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极性低的聚合物材料表面粘附力较差、可喷涂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以重量份数计的聚合物材料粒子70-90份,可膨胀微球1-8份,无机填料5-40份。
优选地,所述的聚合物材料粒子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S)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快思瑞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快思瑞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