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链运输有效性监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2708.7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姜智广;高双全;姜贸翔;高健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智广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06K7/10;G06Q10/08;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21 天津市和平区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有效性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链运输有效性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待验疫苗端,智能终端以及认证中心,所述的待验疫苗端包括疫苗产品,所述的疫苗产品上设置有疫苗的身份证明码和温度监控电路,所述的温度监控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温度门限启动模块、温度传感器、逻辑电路模块、时钟模块、RFID芯片和RFID天线。本发明为一款专为严酷的冷链仓储环境而打造的手持终端,能够在冷藏及冷冻环境中操作,它采用特殊防雾装置技术及机身内部结构防水渗入密封设计,避免长时间在冷库作业导致的不稳定因素,同时确保在低至‑20℃的低温环境中持续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疫苗产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冷链运输有效性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中国预防接种的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对疫苗而言,温度对疫苗最主要的影响是它的稳定性,要保证疫苗的效率不降低。而且在疫苗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标准都有要求,要求疫苗具有一定稳定性,使它如果脱离冷藏环境,仍然能够保证药品效价不明显降低,这是我们对疫苗进行冷藏要求的主要考虑。
在疫苗储运过程中,短暂的脱离冷藏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是很难避免的,比如在运输过程中要从冷藏车里面把它搬运到冷库里面或者取出的时候,还有在疫苗接种过程之中都很难免暴露在室温的环境下。短暂的暴露,从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以及对疫苗药品的认识,它不会导致疫苗发生变质,疫苗的安全性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要强调,在脱离冷藏环境进行长时间的操作,这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国家在预防接种条例、疫苗的流通管理条例里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疫苗要在冷藏环境下进行储存和运输,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疫苗的有效和安全。
而随着山东疫苗事件的发生,对于疫苗生产、运输、储藏和使用情况,目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都是由于目前缺少疫苗监测的有效工具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链运输有效性监测系统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品有效性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疫苗、食品、药品,智能终端以及认证中心,所述的待验疫苗端包括疫苗产品,所述的疫苗产品上设置有疫苗的身份证明码和温度监控电路,所述的温度监控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温度门限启动模块、温度传感器、逻辑电路模块、时钟模块、RFID芯片和RFID天线,温度门限启动模块负责对疫苗产品周围的温度进行监测,一旦出现温度失控状态,即启动电源对逻辑电路供电,逻辑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疫苗产品周围温度进行采集,并保存到RFID芯片中;所述的智能终端包括摄像头、NFC模块和互联网模块,所述的智能终端通过摄像头采集待验疫苗端的身份证明码的身份信息,通过NFC模块接收RFID芯片内的信息,将这两个信息整合后,通过互联网发送到认证中心进行认证;
一种冷链方法,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温控保温,恒温冷库:对储藏物品的温度湿度有精确要求的冷库,包括恒温恒湿冷库,气调冷库:它既能调节库内的温度、湿度,又能控制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使库内果蔬处于休眠状态,气体调节就是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由21%降到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智广,未经姜智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2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