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降温效果的加热卷烟发热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2766.X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5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韩敬美;郑绪东;李志强;尚善斋;雷萍;吴俊;王汝;洪鎏;龚为民;田永峰;孙志勇;汤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57 | 分类号: | A24F40/57;A24F4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陈有业;任永利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降温 效果 加热 卷烟 发热 元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温效果的加热卷烟发热元件,其包括多个基底层(1)、发热线路(6)、降温线路(7)和测温线路(11);所述基底层(1)为片状,多个基底层(1)重叠排列,所述发热线路(6)、降温线路(7)和测温线路(11)布置在中间基底层(1)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发热线路(6)和降温线路(7)布置在中间基底层(1)的一侧面上,所述测温线路(11)布置在中间基底层(1)的另一侧面上。本发明的加热卷烟发热元件避免了各线路出现断路情况;同时改善发热元件发热不均匀的现象。同时提升了加热元件的发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不燃烧卷烟(加热卷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降温效果的加热卷烟发热元件。
背景技术
加热卷烟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烘烤烟支的温度,与传统燃烧烟支相比,加热不燃烧卷烟在烘烤抽吸过程中降低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抽吸加热不燃烧卷烟是通过加热器及加热不燃烧卷烟的烟支配合来使用的,加热器中的加热元件提供温度给烟支,使烟支烘烤充分而产生烟雾供使用者进行抽吸。现有技术的加热卷烟加热元件主要是在绝缘基体上铺设发热丝及测温电路后对表面直接进行镀釉,这种制作方式会导致发热丝在多次使用后发生断路现象,且在加热元件表层直接进行镀釉,会出现发热不均匀的情况;此外,现有技术的加热卷烟加热元件与其他器件的隔热处理上较简单,导致加热卷烟加热元件在使用时的温度较高,直接影响与加热元件连接的器件如PCB板等的温度,从而影响烟具的整体使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降温效果的加热卷烟发热元件,通过在发热区域下部设置降温线路,而且增大其散热面积,阻止热量继续向下扩散影响其他器件如PCB板等的温度。另外,将发热线路隐藏在基底层之间,防止发热线路出现断路等异常情况影响发热元件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温效果的加热卷烟发热元件,其包括多个基底层1、发热线路6、降温线路7和测温线路11;所述基底层1为片状,多个基底层1重叠排列,所述发热线路6、降温线路7和测温线路11布置在中间基底层1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发热线路6和降温线路7布置在中间基底层1的一侧面上,所述测温线路11布置在中间基底层1的另一侧面上。多个基底层的结合可通过印刷、镀膜、镶嵌、烧结等方式实现。
优选地,所述基底层1为剑状;所述发热线路6和降温线路7电连接,所述发热线路6布置在剑头及剑体中上部,所述降温线路7布置在剑体的中下部;所述测温线路11布置在所述基底层1另一侧面的剑头和剑体的中部。基底层为剑状利于加热卷烟发热元件插入到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由于发热线路6布置在剑头及剑体中上部,插入到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发热元件能够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心加热。
优选地,在所述基底层1剑体的尾部有两个焊盘8,两个焊盘8外伸出两个引脚9;所述降温线路7与焊盘8电连接;所述测温线路11与焊盘8电连接。两个引脚9用于与外电源连通及信号输送等。
优选地,所述降温线路7的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发热线路6和测温线路11线的横截面积。降温线路7的线的横截面积较大有利于增大散热面积。一般降温线路7通过在基底层1上设置凹槽进而填充凹槽的方式与基底层1结合。
优选地,所述基底层1为三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其中两外侧基底层的最外侧的两个面上不布置发热线路6、降温线路7或和测温线路11。
优选地,所述基底层1由陶瓷材料、或表面为绝缘层的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发热线路6、降温线路7和测温线路11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材料;所述降温线路7材料的电阻率小于所述发热线路6和/或测温线路11材料的电阻率。
优选地,所述发热线路6和测温线路11的材料为铂、钨、钛、铁、银、钯中的一种金属材料或几种的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2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自然资源码的不动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
- 下一篇:基于两传感器的圆度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