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4086.1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5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曹光明;吴国东;黄东;彭柳;李开宇;柴文婷;李元泰;周梓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1/10;G06F119/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王江能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实测 数据 支撑 结构 疲劳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海工平台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多个泊松比阈值子数值、弹性模量阈值子数值以及剪切模量阈值子数值;将各泊松比阈值子数值、弹性模量阈值子数值以及剪切模量阈值子数值任意组合,计算获得对应的各理论结构应力;选取一时间段,当时间段对应的所有监测点的测量结构应力与理论结构应力的总误差最小时,将对应的泊松比阈值子数值、弹性模量阈值子数值以及剪切模量阈值子数值;计算获得结构应力分布情况,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进行结构疲劳分析。本申请对经验参数进行拆分模拟,从而对经验参数进行优化,为疲劳分析的可靠性提供数据依据,为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提供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工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海工平台长期远离陆地,具有“孤岛式”运行的特点,故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并且服役周期约几十年,海上维修费用昂贵,严重影响其运行经济性。
疲劳破坏是海工支撑结构的主要破坏模式之一,因此准确地诊断海工支撑结构的疲劳状态,对于其结构优化设计和安全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
海工支撑结构的疲劳现象受到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诊断方法是进行疲劳累积损伤分析,即根据弹性力学方程与有限元分析计算海工支撑结构的所有节点应力,依据材料疲劳S-N曲线对高应力区进行插值计算,预测结构体的疲劳寿命。因此,海工支撑结构疲劳诊断的核心,在于建立高精度的海工支撑结构应力分布。目前,传统的海工支撑结构疲劳诊断方法仍然是基于传统经验进行单一模型分析,而按照实时测量应力方式,传感器布置数量有限,两者精确度仍然有限,难以满足适应复杂海洋环境的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需求。
因此,为了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求,现提供一新的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方法及系统,对经验参数进行拆分模拟,从而对经验参数进行优化,为疲劳分析的可靠性提供数据依据,为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提供帮助。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海工支撑结构疲劳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预设的泊松比阈值范围、弹性模量阈值范围以及剪切模量阈值范围进行分割处理,获得多个泊松比阈值子数值、弹性模量阈值子数值以及剪切模量阈值子数值;
将各所述泊松比阈值子数值、所述弹性模量阈值子数值以及所述剪切模量阈值子数值任意组合,结合监测获得的支撑边界应力以及支撑边界位移,根据预设的应力分布机理模型,获得对应的各理论结构应力;
选取一时间段,当所述时间段对应的所有所述监测点的测量结构应力与所述理论结构应力的总误差最小时,将所述理论结构应力对应的所述泊松比阈值子数值、所述弹性模量阈值子数值以及所述剪切模量阈值子数值,组成最佳经验参数组合;
根据所述最佳经验参数组合、所述测量结构应力、所述支撑边界应力,通过应力分布机理模型计算获得结构应力分布情况,进而根据所述结构应力分布情况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进行结构疲劳分析。
具体的,所述对预设的泊松比阈值范围、弹性模量阈值范围以及剪切模量阈值范围,获得多个泊松比阈值子范围、弹性模量子阈值范围以及剪切模量阈值子范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选定一经验参数个数,根据所述经验参数个数分别对预设的泊松比阈值范围、弹性模量阈值范围以及剪切模量阈值范围进行步进式等差拆分,获得多个所述泊松比阈值子数值、所述弹性模量阈值子数值以及所述剪切模量阈值子数值。
具体的,海工支撑结构的泊松比记作μ,所述泊松比阈值范围为【μa,μb】;
海工支撑结构的弹性模量记作E,所述弹性模量阈值范围为【Ea,E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0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