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MN为内核的多层复合压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4224.6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9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洪滨 |
主分类号: | A61K9/28 | 分类号: | A61K9/28;A61K9/24;A61K31/122;A61K31/706;A61K36/13;A61K36/288;A61K38/38;A61K47/04;A61K47/36;A61P3/04;A61P3/10;A61P9/00;A61P35/00;A61P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mn 内核 多层 复合 压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药品、保健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MN为内核的多层复合压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胃吸收层、含药微丸隔离衣和肠溶衣;所述胃吸收层的成分为白蛋白肽、蒲公英根提取物和虾青素;所述含药微丸隔离衣包括二氧化硅丸芯和中心核心层,所述中心核心层的主要成为烟酰胺单核苷酸。本发明中,该多层复合压片主要由胃吸收层、含药微丸隔离衣和肠溶衣组成,烟酰胺单核苷酸为该多层复合压片的中心层,多层复合压片进入到胃中,首先胃吸收层被胃部进行吸收,剩余部分进入到服用者的小肠部位,含药微丸隔离衣和肠溶衣在小肠内分解,内部的烟酰胺单核苷酸被小肠进行吸收,提高了服用烟酰胺单核苷酸的吸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保健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MN为内核的多层复合压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烟酰胺单核苷酸是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反应的产物,是NAD+的关键前体之一。在哺乳动物体内,烟酰胺单核苷酸由烟酰胺(Nicotinamide,Nam)在Nampt的催化下生成,随后烟酰胺单核苷酸在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Nmnat)的催化下生成NAD+。细胞外NMN需要去磷酸转化为烟酰胺核苷(Nicotinamideriboside,NR)才能进入肝细胞内部,进入胞内后,NR在烟酰胺核苷激1(NRK1)的作用下磷酸化生成NMN,随后NMN和ATP结合生成NAD+。NMN在人体内通过转化为NAD+来发挥其生理功能,如激活NAD+底物依赖性酶Sirt1(组蛋白脱乙酰酶,又称沉默调节蛋白)、调节细胞存活和死亡、维持氧化还原状态等。近期研究发现,通过调节生物体内NMN的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及老化退行性疾病等有较好的治疗和修复作用;另外,NMN还可通过参与和调节机体的内分泌,起到保护和修复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作用。
药物、食物的营养分为肠溶吸收和胃溶吸收,nmn结合其它成份物质可辅助补充人体缺失的酶素及提升相应的免疫力,因为nmn的最佳吸收方式为肠吸,其它胃吸物质与其混合后很难抵达小肠,如果制作成肠吸胶囊,胃吸成份将不被胃吸收,如果单纯成压片片剂肠吸部份又到达不了小肠。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NMN为内核的多层复合压片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基于NMN为内核的多层复合压片及其制备方法,简述下达到的技术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NMN为内核的多层复合压片,包括胃吸收层、含药微丸隔离衣和肠溶衣;
所述胃吸收层的成分为白蛋白肽、蒲公英根提取物和虾青素;
所述含药微丸隔离衣包括二氧化硅丸芯和中心核心层,所述中心核心层的主要成为烟酰胺单核苷酸。
进一步地,所述胃吸收层的外侧壁包裹有糖衣层。
进一步地,所述胃吸收层的成分还包括红豆杉提取物。
进一步地,所述胃吸收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白蛋白肽3.7-4.3份、蒲公英根提取物2.7-3.3份、红豆杉提取物0.9-1.1份和虾青素1.8-2.2份。
一种基于NMN为内核的多层复合压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空白二氧化硅丸芯;
步骤2、将烟酰胺单核苷酸作为中心核心层包裹在二氧化硅丸芯内,并制作成微丸压片;
步骤3、制作胃吸收层,然后将制作成的胃吸收层包裹在微丸压片层的外部,并将其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4、在胃吸收层的外部包裹糖衣层。
进一步地,所述空白二氧化硅丸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洪滨,未经朱洪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装配装置
- 下一篇:智能峰谷供电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