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位于花生FAD2A基因启动子区与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4365.8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3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静;姜慧芳;黄莉;罗怀勇;刘念;陈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09;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孙怡 |
地址: | 43006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于 花生 fad2a 基因 启动 子区 油酸 含量 相关 snp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位于花生FAD2A基因启动子区与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分子标记SNPC‑E位于花生FAD2A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第13位的多态性为G/A的核苷酸序列。当该处碱基为G时,其所处位置为顺式调控元件CAAT(‑),当该处碱基为A时,其处于类似增强子元件YACT(+)中。SNPC‑E从G变为A时,FAD2A的基因表达量会显著提高。且当该处碱基为G时,对应花生油酸含量低,亚油酸含量高;为A时,对应花生油酸含量高,亚油酸含量低。利用这个SNP分子标记可进行花生油酸、亚油酸含量高低鉴定,提高选择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位于花生FAD2A基因启动子区与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关的一个新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油脂的稳定性是花生油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其决定因素是油脂中的油酸和亚油酸比值(油亚比)。油酸、亚油酸是大多数植物油脂中的主要脂肪酸,花生及花生油中两者之和高达80%以上,并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油酸可以降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同时不破坏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而且油酸的抗氧化性强,油酸含量升高可显著提升花生产品的货架寿命。亦油酸含量升高可增强花生制品的耐贮性,延长货架寿命。提高油脂中的油酸含量、降低亚油酸含量,培育高油酸的花生新品种是目前花生脂肪酸改良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目前主要认为花生油酸性状是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适合通过回交改良油酸性状。目前常用的花生高油酸性状的分子标记是根据突变体材料AhFAD2A、AhFAD2B的ORF区的SNP突变位点开发的功能标记。花生中这两个与高油酸性状相关的SNP突变,一个是FAD2A基因起始密码子后448bp处G:C—A:T的突变(D150N氨基酸的变异),另一个是FAD2B基因起始密码子后442bp处A插入的突变,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后来又发现Mycogen-Flavo(MF)和M2-225这两个高油酸突变体,其在FAD2B基因中是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TE)插入导致基因功能改变。美国高油酸品种M2—225是利用化学试剂硫酸二乙酯诱变而选育出的新品种,其AhFAD2B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后997bp位由MITE插入。
利用高油酸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是提高花生育种效率,选育高油酸花生品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提供多种选择的分子标记用于辅助选择高油酸花生品种非常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多环境关联分析,旨在鉴定获得与品质性状相关位点及有效分子标记,用于花生品质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位于花生FAD2A基因启动子区与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关的SNP分子标记,所述SNP分子标记为SNPC-E,位于花生FAD2A基因启动子区,其含有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第13位的多态性为G/A的核苷酸序列。
该SNP分子标记SNPC-E位于FAD2A基因启动子区,当该处碱基为G时,其所处位置为一个顺式调控元件CAAT(-),当该处碱基为A时,其处于类似增强子元件YACT(+)中。即碱基从G变为A时,其所处位置由顺式调控元件CAAT(-),变为类似增强子元件YACT(+)。
本发明的分子标记SNPC-E位于花生FAD2A基因转录起始位置ATG上游713bp处,具有所述多态性的位点的基因型为GG,对应于花生油酸含量数值低,亚油酸含量数值高,基因型为AA,对应于花生油酸含量数值高,亚油酸含量数值低。
当分子标记SNPC-E具有所述多态性的位点的基因型为GG时,FAD2A基因表达量低,当基因型为AA时,FAD2A基因表达量高。
本发明与花生油酸、亚油酸相关位点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