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4436.4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8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尹刚;李春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18 | 分类号: | B61L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崔璐 |
地址: | 7351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断面 绝缘 改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回收破损的塑料陶瓷断面绝缘,取出塑料陶瓷断面绝缘里的陶瓷珠;S2,回收表面完整的尼龙断面绝缘,依据塑料陶瓷断面绝缘在钢轨所承受力的不同承受点对尼龙断面绝缘进行打孔;S3,取步骤1中回收来的陶瓷珠填补在尼龙断面绝缘已打好的孔内,对陶瓷珠和整体进行固定,得到改造后的尼龙陶瓷珠断面绝缘。本发明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改造后的钢轨断面绝缘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能够较长时间承受机车、车辆的冲击力和压缩力的影响,减少因轨道绝缘破损造成的“红光带”,大大降低轨道电路的故障率,提高钢轨断面绝缘的使用性能和钢轨断面绝缘的使用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钢轨断面绝缘是轨道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绝缘破损将影响信号正常传递,甚至危及行车安全。钢轨断面绝缘破损的主要原因为受环境和气温变化影响发生绝缘性能降低,再加上钢轨断面绝缘要承受和钢轨同样的压缩、冲击等复杂的机械力,钢轨纵向与垂直水平磨损,钢轨断面绝缘比较容易受外力二破损。
当前,采用的钢轨绝缘为工程塑料陶瓷断面钢轨绝缘,抗冲击力、压缩力能力很差,受天气气温变化的影响和轨面冲击力、压缩力影响,由于冶金车辆多为重车,在行车过程中频繁出现钢轨绝缘断裂挤死以及破裂的现象,经常出现更换第二天就破损的局面,尤其是夏季破损率更高,钢轨绝缘多处挤死破损造成“红光带”,夏季人员检修时间多半时间耗在了更换钢轨绝缘上。钢轨断面绝缘破损严重,极大的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产生的轨道电路故障和轨道电路隐患极大影响了铁路运输效率和安全运输生产。
塑料陶瓷绝缘耐挤压而冬天易脆裂;尼龙材质绝缘韧度大而不耐挤压。塑料陶瓷断面钢轨绝缘破损共同点是塑料破损而内部的陶瓷珠却能完好无损;尼龙材质的钢轨断面绝缘,没发现断裂但由于钢轨轨端挤压而粉化严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解决了钢轨绝缘由于气候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变形和老化问题,提高钢轨断面绝缘的使用性能和钢轨断面绝缘的使用周期,大大降低维护轨道电路的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回收破损的塑料陶瓷断面绝缘,取出塑料陶瓷断面绝缘里的陶瓷珠;
S2,回收表面完整的尼龙断面绝缘,依据塑料陶瓷断面绝缘在钢轨所承受力的不同承受点对尼龙断面绝缘进行打孔;
S3,取步骤1中回收来的陶瓷珠填补在尼龙断面绝缘已打好的孔内,对陶瓷珠和整体进行固定,得到改造后的尼龙陶瓷珠断面绝缘。
进一步地,步骤3中通过热熔胶粘的方式对陶瓷珠和整体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步骤2中尼龙断面绝缘上部打3个孔,孔直径为6mm,两孔之间间隔20mm;尼龙断面绝缘下部打4个孔,孔直径为6mm,两孔之间间隔2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将塑料陶瓷断面绝缘与尼龙断面绝缘两种材质的优点结合,即可以解决由于气温环境变化带来的塑料陶瓷变脆和老化现象,也能通过尼龙材质增强抵抗机车、车辆所产生的冲击力和压缩力,显著延长了钢轨断面绝缘的使用周期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通过对钢轨断面绝缘的改造,减少因轨道绝缘破损造成的“红光带”,大大降低了轨道电路的故障率,提高了钢轨断面绝缘的使用性能和钢轨断面绝缘的使用周期;提高了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
本发明钢轨断面绝缘改造方法充分利用破损钢轨绝缘片,在不增加维修成本的基础上对废旧物料利用完成了改造。既降低了维修成本,又保护了区域环境,大大降低维护轨道电路的成本,一举三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4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