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沿面耐电强度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5696.3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0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军;杨雄;宋佰鹏;杨宁;周润东;李文栋;王超;江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7/06 | 分类号: | C08J7/06;C08J7/043;C08L7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董延丽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沿面耐电 强度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沿面耐电强度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聚酰亚胺层、金属氧化物层和氟化层,所述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为11~86nm。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上引入金属氧化物层后再于金属氧化物层上引入氟化物层,使得具有一定厚度的氟化层在聚酰亚胺上的粘结性强,各层彼此之间的层间结合力更好,并且最终获得的材料在不破坏聚酰亚胺原有的优异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更低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更高的沿面闪络电压及超疏水性能,适用于作为航天器的绝缘部件材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电压绝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沿面耐电强度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是一种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如力学性能、优良的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耐辐射性、低的介电常数等,并且是目前已知的耐热性最好的高分子材料,可在555℃短期内保持其物理性能,长期使用温度高达300℃以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已经作为结构和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电力系统绝缘、航海电气设备结构及微电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当聚酰亚胺材料应用于航天器的绝缘部件材料(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内部电路板)时,由于航天器在空间运行过程中,时刻受到周围等离子体、高能带电粒子的轰击以及太阳电磁辐射引起的光电子发射等影响,带电粒子与航天器材料相互作用,将会引发表面二次电子发射和电荷俘获积累等过程,航天器表面电位可达几千到几万伏,当航天器不同部位间电位差超过放电阈值时,最终发生表面静电放电现象。航天器静电放电带来的电磁干扰影响甚至破坏航天器的通讯和电子系统,淹没无线电讯号,致使无线电通讯、控制系统、导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从而造成设备故障、误动作乃至系统失效,并且,放电形成的电弧会损伤航天器的表面材料,加快材料的老化,降低使用寿命,破坏太阳能电池板进而影响供电,而二次电子的产生和发射是形成微放电效应的必要条件。此外,当聚酰亚胺作为绝缘材料时,其沿面闪络电压远低于绝缘材料本身的击穿电压,是制约绝缘系统电气强度的最为关键因素。
聚合物表面氟化处理是有效降低聚合物表面二次发射系数、提高沿面闪络电压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的氟化方法通常存在制备价格昂贵、制备过程危险、层间结合力差、时效性差及不利于大面积生产等问题,例如,专利CN110504074A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硅橡胶闪络电压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在密闭的反应室中,于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用由氟气和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合气对硅橡胶表面进行氟化处理,但是该方法制备过程危险、氟化程度不好控制、破坏聚酰亚胺本来的优异性能等问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专利CN107237141A提供了一种表面改性的疏水聚酰亚胺织布的制备方法,将氟硅烷溶液滴在聚酰亚胺织布表面进行直接改性,该方法虽然简单,但氟化层在聚酰亚胺表面的粘结性和结合力较差,不利于材料性能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相较于改进前的聚酰亚胺具有更高的沿面闪络电压、更低的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以及很好的超疏水性能,该材料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聚酰亚胺层、金属氧化物层和氟化层,所述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为11~86nm。
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利用氟化物对聚酰亚胺进行改性处理时,在聚酰亚胺层和氟化层之间引入了金属氧化物层,而金属氧化物的引入,一方面金属氧化物具有很好的绝缘性,有利于改善聚酰亚胺的电学性能;另一方面,相较于使用氟化物直接对聚酰亚胺处理的方式,由于全氟硅烷和金属氧化物之间会形成硅氧化学键合作用,使得氟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层的粘结性和层间结合力更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在聚酰亚胺和氟化物层之间引入金属层的材料,但金属层的导电性好,并不适用于航天绝缘领域,并且金属层需以纳米阵列的方式排布才能够有效附着氟化物,操作难度较大。
优选的,所述聚酰亚胺层采用聚酰亚胺薄膜,该薄膜的厚度并不限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可以是30~18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5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