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字输入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6037.1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6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黄韬;胡粤麟;秦磊;张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V40/20;G06V10/46;G06V10/74;G06V10/774;G06K9/62;G06N3/08;G06F40/3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瑞志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字 输入 方法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提供一种文字输入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文字输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用户的文字输入操作时,获取用户的唇部变化信息以及所述用户输入的字符信息,唇部变化信息包括用户在说出待输入的文字时的唇部特征序列;根据唇部特征序列以及字符信息确定用户待输入的文字。由于根据用户输入的字符信息确定出的待输入的文字的准确率较高,将唇部特征序列与字符信息结合确定待识别的文字,可以在用户不方便进行语音输入的情况下,提高文字输入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字输入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手机输入法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手机输入法在最初的拼音输入的基础上增加了五笔、手写、语音输入等多种方式,目前,拼音输入仍是用户使用最多的输入方式,其次是手写输入,最后是语音输入。由于语音输入的速度最快,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语音输入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场景下,例如在噪杂环境下、用户不方便发出较大声音的隐私环境下,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较低,从而导致采用语音输入方式进行文字输入的准确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文字输入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用户不方便进行语音输入的情况下,提高文字输入的准确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文字输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用户的文字输入操作时,获取所述用户的唇部变化信息以及所述用户输入的字符信息,所述唇部变化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说出待输入的文字时的唇部特征序列;根据所述唇部特征序列以及所述字符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待输入的文字。
上述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用户的文字输入操作时,获取用户的唇部变化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字符信息,唇部变化信息包括用户在说出待输入的文字时的唇部特征序列,根据唇部特征序列以及字符信息确定用户待输入的文字。由于根据用户输入的字符信息确定出的待输入的文字的准确率较高,将唇部特征序列与字符信息结合确定待识别的文字,可以在用户不方便进行语音输入的情况下,提高文字输入的准确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唇部变化信息,包括:
通过摄像头采集包含所述用户的嘴唇区域的图像序列,从所述图像序列的每张图像中提取唇部特征,获得唇部特征序列。在用户进行文字输入时,电子设备即开启摄像头采集嘴唇区域的图像,在用户完成唇语输入后,即完成图像采集,唇语输入和字符信息的输入可以同步进行,不影响文字输入效率。从图像序列中获取的唇部特征序列可以较好的反映用户唇部形状的变化信息,准确率较高,再根据准确率较高的唇部特征序列确定用户待输入的文字,提高了文字输入的准确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唇部变化信息,包括:
发射无线信号,并获取反射信号序列,其中所述反射信号序列中的反射信号是所述无线信号在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所述反射信号序列确定障碍物,若所述障碍物为嘴唇,则从所述反射信号序列的每个反射信号中提取唇部特征,获得唇部特征序列。由于无线信号对环境的要求较低,例如,不受外界光线的影响,因此,采用无线信号获得唇部特征序列,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应用范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字符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待输入的文字的第一首字母。由于只输入首字母时,输入速度较快,因此,根据唇部特征序列以及首字母确定用户待输入的文字具有较高的输入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唇部特征序列以及所述字符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待输入的文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6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