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转辙机自动开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6473.9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2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凯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转辙机 自动 开闭 | ||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动转辙机自动开闭器,包括封闭体、组装于封闭体中的电性件以及在封闭体中配合并驱使电性件作循环通路/开路的制动件,其中:封闭体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基本部及倾斜部,基本部排列有线柱孔,倾斜部形成有活动腔;电性件包括适配于线柱孔的接线柱和稳固在接线柱上的接触片,接触片包括相对称的左、右触片,左、右触片延伸于活动腔并形成运动区;制动件包括转轴、活页、绝缘部、弹簧,绝缘部设在活页正面,活页具有耳部和开口向下的镂空部,转轴贯穿耳部的耳孔并通过适配转轴孔将活页定位于活动腔的左右弹片下方,以此解决了封闭且无接触自动开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升产品品质及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一种电动转辙机自动开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转辙机自动开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金属柱状物位移的两个工作位,实现断开与闭合(请参见2018年4月6日公布的CN 107878502 A中国专利),这种结构构造虽然简单直接,但存在诸多缺陷:一是开闭器处于长期(长时)工作时,零件表面磨损严重,需要定期进行碎屑检查、清理;二是开闭器触点一般为裸露状态,表面会被传动机构中的润滑油冷凝物、转辙机的灰尘附着而形成一层不导电的膜层,如此会导致开闭器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转辙机自动开闭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电动转辙机自动开闭器,包括封闭体、组装于封闭体中的电性件以及在封闭体中配合并驱使电性件作循环通路/开路的制动件,其中:
封闭体,包括底座和盖板,底座具有基本部及倾斜部,基本部排列有上下贯穿线柱孔,倾斜部上面为盖平面,下面为倾斜面,盖平面向下面镂空形成活动腔,在活动腔两侧形成有贯穿倾斜部左、右侧转轴孔,盖板覆盖活动腔;
电性件,包括适配于线柱孔的接线柱和稳固在接线柱上的接触片,接触片包括相对称的左、右触片,左、右触片分别包括左、右弹片和左、右触部,左弹片与右弹片处于活动腔并以此形成运动区,左触部与右触部向相对方向弯折并抵接形成通路;
制动件,包括转轴、活页、绝缘部、弹簧,绝缘部以垂立形式设在活页正面,活页具有耳部和凸部形成的开口向下的镂空部,耳部具有耳孔,转轴贯穿耳孔并通过两端适配左、右侧转轴孔将活页定位于活动腔的左、右弹片下方,以使绝缘部处于运动区,弹簧顶持在镂空部与活动腔腔底之间,使得活页在弹簧作用下带动绝缘部位移,以此撑开相抵接的左、右触部而形成开路。
进一步优选:基本部具有接线面,线柱孔排列在接线面,活动腔在靠近基本部一侧形成缺口,缺口底面与接线面水平。
进一步优选:缺口具有两侧面,沿缺口两侧面分别向下开设有左、右隙缝,左、右隙缝直线向基本部延伸并止于不穿透相对于倾斜部的侧面,并且向下开设的深度止于不穿透倾斜面。
进一步优选:盖平面分布有螺丝孔,盖板对应螺丝孔设有盖螺丝孔,盖板通过螺丝穿过盖螺丝孔与螺丝孔拧紧,以此使倾斜部形成封闭的整体。
进一步优选:接线柱包括螺杆部和适配螺杆部螺纹段的螺帽以及适配在螺纹段并通过螺帽压紧的垫圈和弹性垫圈,螺纹段通过线柱孔露于接线面。
进一步优选:左触片还具有左基部和左脚部,其中:
左脚部在左基部上方向左侧垂直并具有适配接线柱左穿孔,左弹片处于左基部前侧并连接左触部,左弹片形成有左弧形部或左倾斜部,左触部连接左弧形部自由端或左倾斜部自由端;
右脚部还具有右基部和右脚部,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凯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凯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6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