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氯氟醚菌唑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7300.9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威;孙海滨;刘艳萍;常虹;王潇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郭炜绵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色谱 串联 测定 氯氟醚菌唑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氯氟醚菌唑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检测样品切碎,加入40~50%的氯化钠,离心,取上清液I;加入乙二胺‑N‑丙基硅烷、石墨化碳黑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离心,移取上清液II过微孔滤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做定量分析;乙二胺‑N‑丙基硅烷的用量占样品质量1~2%,乙二胺‑N‑丙基硅烷、石墨化碳黑与十八烷基键合硅胶的质量比为10:(1‑2.5):(1‑2.5)。本发明方法采用分散吸附剂净化方法中PSA、GCB和C18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去除荔枝和龙眼全果样品中的色素、糖类、黄酮等杂质,荔枝和龙眼全果样品的净化效果最好,目标峰附近干扰少,确保分析结果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仪器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氯氟醚菌唑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致病菌细胞膜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由于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稳定性好、半衰期长、不易生物降解等特性,导致其在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残留期较长;同时,有研究证实,三唑类杀菌剂可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可见三唑类杀菌剂对环境及生物的风险性较高,且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导致抗药性显著。
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的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它是第一个新型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抑制剂(DMI)。氯氟醚菌唑具有选择性和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其分子中独特的异丙醇基团,使得其能够灵活地从游离态自由旋转与靶标结合形成结合态,更好地阻止壳针孢菌的转移,减少病菌突变,延缓抗药性产生和蔓延,市场前景广阔。
荔枝和龙眼是南方特有的亚热带水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酚等营养成分,是重要的功能性水果。由于南方多湿的气候特征,导致荔枝龙眼上病害发生严重,且周期长,严重影响了荔枝龙眼的产量和质量。杀菌剂是目前荔枝龙眼上病害的主要防控措施,但由于加大施药浓度、增加施药次数等不合理用药方法,导致荔枝龙眼上杀菌剂残留显著,对蜜蜂等有益生物慢性毒性逐级显现,严重影响我国荔枝的品质、产量及出口创汇。因此,开发荔枝龙眼上杀菌剂的残留分析方法可为杀菌剂的归趋行为和残留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基础。
荔枝和龙眼中杀菌剂氯氟醚菌唑的分析方法暂未见报道。荔枝和龙眼果肉中含有大量糖类、荔枝果皮含有大量色素、黄酮等杂质,氯氟醚菌唑在荔枝和龙眼中的检测,主要涉及净化处理,需要在满足灵敏度条件下,最大限度将杂质去除,可避免对仪器造成污染,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氯氟醚菌唑含量的方法。首先对净化步骤进行优化,选取净化效果好和提取效率高的净化措施,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氯氟醚菌唑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好、回收率高。本发明通过比较不同分散净化剂和固相萃取小柱对荔枝和龙眼全果中氯氟醚菌唑的净化效果,选出了最优的分散剂组合及用量,满足荔枝和龙眼中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氯氟醚菌唑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检测样品切碎,加入乙腈和检测样品质量40~50%的氯化钠,离心,取上清液(命名为上清液I);加入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石墨化碳黑(GCB)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混匀,离心,移取上清液(命名为上清液II)过微孔滤膜,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做定量分析;
所述的检测样品是水果和蔬菜;
所述的水果尤其包括荔枝和龙眼;
所述的离心,优选5000~10000rpm离心2~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73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