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8105.8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7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扬;王迎发;田景兵;李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P5/50 | 分类号: | H02P5/50;H02P29/024;H02P5/747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58***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驱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所述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处理模块、嵌入式处理器、驱动单元、双电机传动机构、调试和远控接口、屏幕显示单元和按键输入单元,其中,电源处理模块给嵌入式处理器、屏幕显示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提供电源,嵌入式处理器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模式切换、数据存储、双机消隙、故障检测的功能;
所述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根据性能需要在横向上分为驱动层、数据处理层、模块层和应用层;其中,驱动层和数据处理层完成硬件配置和数据源码的处理,模块层和应用层用于功能实现;在纵向上,根据各个功能分成远控调试、双机消隙、屏幕控制、按键响应、数据存储、故障检测和模式切换功能;在横向层次上,不可越层调用,各层只调用下层,且本层的功能模块之间不互相调用;在纵向层次上,每个功能有独自的调用关系,互相之间的调用通过共享数据空间实现;
具体步骤如下:
(1)系统初始化,完成最底层驱动层调用,对各部分硬件以及各个功能的初始状态进行配置;
(2)接口检测,通过在数据处理层的操作,完成对于各个通信接口解码以及硬件状态监测;
(3)状态获取,通过在模块层的操作,为应用层模块做准备,包括协议解析和状态获取相关操作,完成数据向功能的转化,完成功能状态刷新;
(4)控制模式处理,通过在应用层的流程控制,完成命令处理、模式切换和运行切换操作;
(5)驱动控制,完成对系统驱动,包括消隙算法以及其他驱动控制的操作;
(6)屏幕刷新和按键响应,完成状态显示和按键操作响应的人机交互的相关功能;
(7)故障检测,完成对系统相关部件的故障检测,进行显示或进行保护,该检测为应用层的功能,基于状态的获取以及状态的检测。
2.一种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处理模块、嵌入式处理器、驱动单元、双电机传动机构、调试和远控接口、屏幕显示单元和按键输入单元,其中,电源处理模块给嵌入式处理器、屏幕显示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提供电源,嵌入式处理器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模式切换、数据存储、双机消隙、故障检测的功能;
该系统根据性能需要在横向上分为驱动层、数据处理层、模块层和应用层;其中,驱动层和数据处理层完成硬件配置和数据源码的处理,模块层和应用层用于功能实现;在纵向上,根据各个功能分成远控调试、双机消隙、屏幕控制、按键响应、数据存储、故障检测和模式切换功能;在横向层次上,不可越层调用,各层只调用下层,且本层的功能模块之间不互相调用;在纵向层次上,每个功能有独自的调用关系,互相之间的调用通过共享数据空间实现;
系统初始化时,完成最底层驱动层调用,对各部分硬件以及各个功能的初始状态进行配置;
接口检测时,通过在数据处理层的操作,完成对于各个通信接口解码以及硬件状态监测;
状态获取时,通过在模块层的操作,为应用层模块做准备,包括协议解析和状态获取相关操作,完成数据向功能的转化,完成功能状态刷新;
控制模式处理时,通过在应用层的流程控制,完成命令处理、模式切换和运行切换操作;
驱动控制时,完成对系统驱动,包括消隙算法以及其他驱动控制的操作;
屏幕刷新和按键响应时,完成状态显示和按键操作响应的人机交互的相关功能;
故障检测时,完成对系统相关部件的故障检测,进行显示或进行保护,该检测为应用层的功能,基于状态的获取以及状态的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处理单元为交流供电或包含整流模块的直流供电,若采用交流供电的驱动单元,则其电源检测归于驱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远控接口用于提供上位机通过通信接口对控制系统的实时控制,完成精准控制,其通信方式为串口通信、CAN总线通信或者其他现场总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试接口用于提供对系统的内部属性和参数的读取以及配置,完成调试以及故障检测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81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