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算法的环境监测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8708.8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8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郭炜;张栩;赖伟强;刘旭;闫益康;纪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26;G06K9/62;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崔玥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算法 环境监测 数据 融合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算法的环境监测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多种环境监测设备获取多地的环境监测指标数据和环境监测设备对应的地理位置数据并上传至云端数据中心;通过多源算法对环境监测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种指数;所述指数包括AQI指数、风力等级和舒适度指数;采用多源融合化算法对多种指数进行融合化处理;基于融合化处理后的多种指数计算环境友好指数;将环境友好指数结合地理位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终端,通过插值法将环境友好指数渲染至GIS地图,进行可视化展示。上述方法提供实时更新且全面的数据,降低了数据的使用成本,增加了数据的利用价值,克服目前服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环境友好评估无法量化等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源算法的环境监测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环境友好的基础。现阶段,生态环境的评估主要依赖于环境监测设备,虽然环境监测设备类型繁多,但其主要的价值仅仅局限于监测结果的显示,严重低估了多源设备数据带来的潜在价值。此外,现有环境监测数据融合处理技术中的缺陷是,只能单纯地通过环境监测采集设备采集环境指标数据,线下进行处理利用,导致了不同区域的信息不对等,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不能明确查询针对性的数据,从而使得消费者无法评估环境友好程度。
通过多方调查研究表明,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宜居、是否有污染等,因此,建设基于多种环境监测数据融合处理从而量化环境友好程度的方法及系统是十分迫切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源算法的环境监测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提供实时更新且全面的数据,降低了数据的使用成本,增加了数据的利用价值,克服目前服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环境友好评估无法量化等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多源算法的环境监测数据融合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多种环境监测设备获取多地的环境监测指标数据和环境监测设备对应的地理位置数据;
将所述环境监测指标数据和所述地理位置数据上传至云端数据中心;
通过多源算法对环境监测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种指数;所述指数包括AQI指数、风力等级和舒适度指数;
采用多源融合化算法对所述多种指数进行融合化处理;
基于所述融合化处理后的多种指数计算环境友好指数;
将所述环境友好指数结合所述地理位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终端,通过插值法将环境友好指数渲染至GIS地图,进行可视化展示。
可选的,所述通过多源算法对环境监测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种指数具体采用以下公式:
AQI=max{IAQI1,IAQI2,IAQI3,IAQI4,IAQI5,IAQI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8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