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级AO侧流除磷技术的低CN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8723.2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2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赵有生;张薛龙;麻倩;张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恩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马贺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级 ao 技术 cn 市政 污水 深度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级AO侧流除磷技术的低CN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自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连通的预缺氧池、厌氧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沉淀池二,以及侧流除磷单元;侧流除磷单元包括自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连通的沉淀池一、混凝池和絮凝沉淀池;预缺氧池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沉淀池二相连通,厌氧池分别通过混合液回流管一和上清液回流管与一级缺氧池和絮凝沉淀池相连通,厌氧池通过混合液进液管和混合液出液管与沉淀池一形成循环回路,一级缺氧池通过混合液回流管二与一级好氧池相连通,一级缺氧池和二级缺氧池上均设有碳源投加装置,二级好氧池上设有PACT活性炭投加装置,混凝池上设有除磷药剂投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级AO侧流除磷技术的低CN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市政污水节能降耗及提质增效是提升污水处理技术、优化污水处理工艺的方向和目的,而脱氮除磷及深度COD去除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针对氮磷去除,国内开展了很多研究,一般集中在原水碳源增加或是提高进水碳源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脱氮;增加除磷单元、优化除磷药剂投量进行除磷;而对于后续难降解COD的去除,则是将功能单元增加停留时间或是增加COD深度处理工艺诸如高级氧化等达到COD去除。多级AO工艺即是利用碳源在不同区段分配,优先用于反硝化脱氮及厌氧释磷等,是有效节省碳源的脱氮方式,其不足之处是:一、多级AO整体思路是强调生物脱氮能力,而深度除磷及难降解COD去除由后续工序完成,由此增加了建设、运营及管理成本。二、除磷药剂的投加具有较多弊端:1)产生大量废弃污泥需要处理;2)除磷药剂除磷有限度,高标准出水下往往难以满足;3)有研究表明长期投加除磷药剂,回流污泥可能对于生化系统微生物代谢活性产生不利影响;4)磷属于一种资源,作为废弃污泥处理,属于二次污染与国家提倡的绿色、资源化的环保理念不符。三、工艺后续COD属于难降解有机物,增加停留时间及高级氧化必然增加成本及占地面积。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级AO侧流除磷技术的低CN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设计合理,各工艺相互协同,实现同步脱氮除磷,节省碳源和氧气用量及污泥排放量的同时,除磷效果明显,生化工艺将易降解有机物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由PACT工艺去除,将COD去除合理分解安排,实现COD深度去除的同时,抑制了异样菌对DO的竞争,强化了硝化菌硝化能力,为反硝化除磷创造了条件,提高工艺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准Ⅱ类”标准(CODCr15mg/L,BOD53mg/L,SS5,TN10mg/L,NH3-N0.5mg/L,TP0.1mg/L)。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级AO侧流除磷技术的低CN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自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连通的预缺氧池、厌氧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沉淀池二,以及侧流除磷单元;所述侧流除磷单元包括自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连通的沉淀池一、混凝池和絮凝沉淀池;所述预缺氧池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沉淀池二相连通,所述厌氧池分别通过混合液回流管一和上清液回流管与一级缺氧池和絮凝沉淀池相连通,所述厌氧池通过混合液进液管和混合液出液管与沉淀池一形成循环回路,所述一级缺氧池通过混合液回流管二与一级好氧池相连通,所述一级缺氧池和二级缺氧池上均设有碳源投加装置,所述二级好氧池上设有PACT活性炭投加装置,所述混凝池上设有除磷药剂投加装置,所述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均设有排泥管。
一种基于多级AO侧流除磷技术的低CN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水进入预缺氧池中与沉淀池二回流的污泥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后,自流入厌氧池进行释磷;
S2:厌氧池的部分混合液通过混合液进液管自流入沉淀池一中进行泥水分离,污泥通过混合液出液管进入厌氧池,上清液自流入混凝池;
S3:混凝池的混合液在除磷药剂作用下进行絮凝反应后,自流入絮凝沉淀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恩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恩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8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