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8841.3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9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曹劲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加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16 | 分类号: | C10L1/16;C10L1/188;C10L1/19;C10L1/198;C10L1/224;C10L1/2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清净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聚异丁烯胺;(b)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聚醚;(c)其它添加剂,包含基础油、稀释剂、防锈剂、油溶性破乳剂、燃油减摩剂;上述组分的各质量比如下:聚异丁烯胺15~60%;聚醚5~40%;基础油10~70%;稀释剂10~40%;防锈剂0.1~1%;破乳剂0~1%;燃油减摩剂1~15%。本发明提出的汽油清净剂组合物,能够降低汽油对金属的腐蚀,抑制汽油在发动机燃油喷嘴和进气阀表面生成沉积物的倾向。使用该组合物,能够使标准试验方法中燃油喷嘴的堵塞率降低至5%以内,模拟进气阀沉积物试验中沉积物重量降低至2.0mg以内,且使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测试时加剂汽油的磨斑直径降低1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油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关注,促进了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对车用汽油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车用燃料的清净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在用的汽油车,大部分使用了具有电子控制燃料直接喷射技术的发动机。由于汽油未完全燃尽的烃类所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会导致燃烧室中沉渣、积炭等的产生,进一步在发动机中生成积炭与焦质,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造成功率下降、尾气污染物排放增加以及油耗增大。经研究发现,烯烃(特别是共轭烯烃)容易造成燃油喷嘴沉积物生成量增加,且对燃烧室沉积物的生成有一定影响;而芳烃则对进气阀、燃烧室等处的沉积物影响更为明显,芳烃中(特别是其中的高沸点组分)含量的增加容易造成进气阀沉积物与燃烧室沉积物的增加。基于此,市面上出现有汽油清净剂,用以加入至燃油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动力性能和减少排期污染物。
如在中国专利CN200410069126中,介绍了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其组分包括有:一种聚异丁烯胺;一种以上带有烷基酚和/或二羟基的聚醚和两种以上聚氧乙烯醚;该组合物能有效地去除点燃式汽车发动机燃油系统所形成的油泥和沉胶,并且能够抑制沉胶在上述部位的生成,使用该组合物可以减少燃油消耗,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放量。在中国专利CN200710152389.1中,介绍了一种能减少汽油发动机燃烧室沉积物的汽油清净剂,该汽油清净剂包括一种高表面活性的聚异丁烯胺及一种油溶性优良的聚醚载液和其助溶剂、抗氧剂、防锈剂、防腐剂、破乳剂,该发明的清净剂按400~600ppm剂量添加到市售的车用汽油中,不仅能抑制和清洗汽车发动机燃油进气系统的喷油嘴、进气阀,而且还能明显的减少汽油发动机燃烧室的沉积物。
目前市面上的汽油清净剂均能够具有提高燃油燃烧效率、消除或抑制沉积物生成、降低有害物质排放等优点,但仍存在不足,这些汽油清净剂在加入汽油中使用时,在发动机的往复工作下,混合后汽油的磨斑直径会变高,即混合后汽油的抗磨性、润滑性变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a)聚异丁烯胺,该聚异丁烯胺的分子量Mn=800~1200,其具体结构如下:
其中,R1和R2为H或以下的取代胺基团:
(b)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聚醚,其在100℃时的运动黏度在5.0~15.0mm2/s,其通过以下过程合成制得:
其中,R1为C2-C6的烷基或苯基及其衍生物,R2为H或CH3;
(c)其它添加剂,包含基础油、稀释剂、防锈剂、油溶性破乳剂、燃油减摩剂;
上述组分的各质量比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加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加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8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调用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基于人脸识别的按需取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