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蓝光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9011.2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广东省试验认证研究院;华安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4M1/24 | 分类号: | H04M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102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蓝光的测试方法。本发明中,先测试有效视场角心f内的平均亮度,由光阑孔径D限值接收的光能,由光圈F限制视角最后被积分球接收。这样的测试系统可以满足以下要求:(1)将光源成像到探测器上;(2)具有一个圆形视场光阑,形成平均视场为心f的角度范围;(3)具有一个圆形入射光瞳,同辐照度测量中一样是一个平均光阑;对于小的角度,成像系统中探测器直径与焦距之间的关系为d=a·H,由此得到蓝光的测量系统示意图;以光源为核心对某一光源本身的蓝光危害特性进行测量和评价;结合对蓝光危害的专业检测仪器,实现能够对任意位置的蓝光危害情况进行评价的目的,从而使得该测试效果更精确,人们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蓝光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机蓝光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长时间沉溺在电子产品,引发眼睛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出现,开始关注到伤眼之因-蓝光这个概念,伤眼的“蓝光”概念,指的是一种光线,能对眼睛造成伤害的光线。在太阳光中,就存在着蓝光,在手机屏幕中,也能产生蓝光。但是太阳光里和手机屏幕里的蓝光波长范围,不是一样的,它们是有一些差异的;但是要是我们盯着白亮的电脑手机屏幕不用七八个小时,四五个小时,眼睛就会开始疲劳、酸痛什么的了。所以我们需要防蓝光,是针对手机电脑屏幕的蓝光。
但是常见的测试方法不够精确,同时对于手机不能起到固定作用,使得手机在测试过程中,极易发生晃动,从而造成测试结果不够精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机蓝光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机蓝光的测试方法,包括中央处理器、蓝光测试模块、环境光检测模块、电源供给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输出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环境光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蓝光测试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蓝光测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源供给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有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蓝光测试模块的内部固定有测试时所需的手机。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机蓝光的测试方法准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所述环境光检测模块内部的环境监测模块,开始对手机蓝光测试的环境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能够达到对手机蓝光测试的要求时,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试验;
S2:将所述电源供给模块的内部电源接线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内部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打开所述蓝光测试模块内部的电源开关;仪器首先进行自测试和自校准,自校准完成以后,三个显示器的显示值都为“100”,表示无被测物时的透过率为100%,即可开始进一步的手机蓝光测试。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之后将待测的手机固定在蓝光测试模块的内部的手机固定模块,固定时,将手机的一端固定在夹片的一端,手机的另一端通过弹簧挤压块固定好之后开始进行测试。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蓝光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先测试有效视场角心f内的平均亮度,由光阑孔径D限值接收的光能,由光圈F限制视角最后被积分球接收。这样的测试系统可以满足以下要求:(1) 将光源成像到探测器上;(2)具有一个圆形视场光阑,形成平均视场为心f的角度范围;(3)具有一个圆形入射光瞳,同辐照度测量中一样是一个平均光阑;
S22:对于小的角度,成像系统中探测器直径与焦距之间的关系为d=a·H,由此得到蓝光的测量系统示意图。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2得到测量系统示意图之后,再分别测量辐亮度和光谱,计算得到光谱辐亮度再计算得到蓝光加权辐亮度最后与某危害等级的蓝光危害曝辐限值进行比较,确定光源或光源系统的蓝光危害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广东省试验认证研究院、华安实验室),未经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广东省试验认证研究院、华安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9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